高中留学用力学习成长励志

为啥要全力以赴,又不报任何希望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77人  MassieKiss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

不管做什么事

都把它当作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

但同时又知道失败无关紧要

                                       ——里尔克


“Don’t just exist,live”

别只是活着,要努力地活着

昨天在ins上又见到这句熟悉的话。这是个经典的句子,当年就是我们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例句。

我敢肯定,以后也会有很多人在笔记上用红笔标注。

不需要“坚持”,莫名就喜欢上英语,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觉得英语特别美。哪怕是两个翻译起来一样的词语,放进一个句子,简简单单地讲述着最重要的道理。

哪怕被英语折磨得不轻,也从来不曾厌弃过。也许喜欢的东西,有时候会折腾你吧,但是你不喜欢它,它一定不会亲近你。

英语是我熟悉的,而目前面临12年级申请,我有点茫然。

这里有比高考志愿更复杂的申请程序,也有多出太多的选择:学校、专业、备用选项......

一边向着理想努力,一边说服自己放松心态、却不肯放低期望值。

有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我想,大脑是用来理性思考的,不该用来批量生产焦虑,不是吗?大脑图景描述越美好,就越害怕失败。怎么克服呢?

这一年加拿大高中,除了学习,也在历练心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这是我在这里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

12年级开学两周,听校长不止一次的提起,“要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听上去,像有人对你说,“要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完全不同于我之前的学习经历,老师设计好教案,我们只负责提高刷题的准确度。

但是,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呢?我喜欢吃吃吃,难道选厨师学校?如果有同学喜欢王者农药,又怎么办?

玩笑过后严肃地看,名校的热门专业录取率低得夸张,还有众所周知的“宽进严出”。据说,大一、大二50%淘汰率是正常情况。

热门专业之所以热门,录取难,学科难、毕业难,我们迎难而上。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毕业后好就业,且薪酬高。

医学、法律、商科、计算机......名校学历、能力强、人脉广、眼界高,囊括了许多人的向往。

加拿大的收入标准,我暂时没有找到资料。下面这个表是美国近年来专业相关的薪酬标准(摘自万维钢《精英日课》)

但是仅仅盯着赚钱的专业,而并非自己真正喜欢的,就像抓蝴蝶的男孩,搜集更多的蝴蝶,并不打算去研究生物学,只迷恋于蝴蝶翅膀的美丽,那如何能熬过大学“超人类”的4年?

已经不止听一个人讲——通宵做project早上回宿舍洗个澡,抱着咖啡马上回教室接着上课。也不止一个人说没有进入大学,都无法想象有多累、有多大压力。(传说中University of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ture嘛哈哈哈哈)

假设赚钱的动力足够强大,支撑你从不喜欢的专业顺利毕业,热门专业一定很挣钱吗?答案是,不一定。

美国人曾经做过调查,在纽约(纽约是美国高薪律师最集中的地方),律师的平均收入,低于普通的收垃圾工人。一个行业挣钱不代表你能挣到钱。

读一个你毫无兴趣的专业,结果未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做自己喜欢的呢?不管什么热门还是冷门,在喜欢的行业里才更有希望走到前沿。哪怕路很漫长,哪怕很少的人在路上,只要记得这是选择,不是孤独。

“要努力活着”,选自己感兴趣的,再苦也能面对。经历过痛苦,事后评价往往更正面和积极,苦过之后回忆都是甜的,因为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努力活着”,去努力尝试可能性,当你走不一样的路,才有可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见得多了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更适合自己。

“要努力活着”,大胆拥抱不确定性。我相信自己所不知道的,远远超出我知道的,怎么能在青春就停止折腾?想想一年前,我都没想过自己会独自飞来“多村”。

好啦,用我喜欢的胖叔叔罗振宇的话结束本文:

只有见识过好的,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容易坚定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