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09A 久违的地面课
和朋友好久不见,今天约了一起去中心,体验了久违的现场讲座。
虽然每天都能见字如见其人,每周五能视频听课,但现场地面课程的体验完全不同,气场更大。第一次去中心,路线设置不好路上有些耽搁,来去匆匆。李老师讲课的内容绝不是初次听到,但是每次都以全新的感触呈现,我的归纳就是:又一次迈进了心理学大门。
对心理的感悟理解越深刻越细致,对人生越清晰,世界放佛在一次一次的听课中,面纱被一层一层地揭开。
内容大概记录如下:
1.做任何事情不成主要在于:不愿,不敢,不能
在这三个“不”当中,解决“不愿”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2.心理的本质:
心中有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宗教角度)=存在就是被感知(哲学说法)=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希望看到的(科学说法)=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你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之所以如此,和图示有关,图式是我们既往经验的网络地图。
比方说,你和某人坐在一张桌子旁听课,一转身,你的华为手机掉在地上。对于这个事件,不同人不同的反应:
有人马上说:你给我碰到了地上,必须赔!—-这种人习惯于错误推给他人,指责他们
有人遗憾的说:这都怪自己没放好(自身找原因)
还有人说:华为手机质量真不怎么样,太差了,(第三方)
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源自内心的图式不同。
除了图式的不同,还和注意不同相关。
最简单的例子是:大家同一时间坐在同一教室听老师讲课,每个人记得笔记都不同,和图式相关也和注意有关。
3.走进心里,首先要突破两个屏障:
突破视觉屏障:看和见的不同,看到现象见本质,看到情绪见需求
突破语言屏障:按照75538定律,语言只能传达7%的本意,剩下93%是你的声调语气和身体姿势等表达的。
和别人打交道时,记住以上两条,才能走进对方心里。
4.任何问题都是一果多因的。找到原因固然重要,前提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解释问题,任何不为了解决问题的解释都是耍流氓,话糙理不糙。
其实,问题呈现时,先弄清楚是什么,才知道怎么办。
孩子愿意不去上学,可能是学习压力大,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可能是受同学欺负,还可能是害怕某个老师…
搞清楚是什么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