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读书

学与思

2023-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中的清河

叔本华在他的文章中说,对于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书不宜读得过多;过多的阅读,容易在自己的思想当中充斥他人的思想内容,在头脑中造成混乱,从而阻挡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形成。

我认为,他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以下的两种状况之下的:第一,针对那种只看不想,将阅读当做各种智慧的来源,依葫芦画瓢的情况;第二,针对那种看了也思考,但对已知的东西形成的窠臼太深,走不出来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状况。在这两种状况之下,叔本华强调的是思想的独立性、纯洁性、自由性和宽广性;他是在告诉人们避免由于大量阅读而影响这些特性的存在,从而导致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体系。

其实,阅读别人的作品对自己思想体系的快速形成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这种帮助往往使人过于轻易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人们便会习惯享用这种不用自己思考的不劳而获。在人生的后期,当阅读者想抛弃这种不劳而获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时候,那些占据自己大脑的思想就会形成阻碍;那时我们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我们要避免陷入阅读的负面效应当中,就必须运用到中国古人的几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些名言既告诫我们对所学知识应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也告诫我们在学习后应思考,更有对我们在无绪思考后提出了再学习的方法。这些与叔本华所持有的观点相印证,证实了人类对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一直都秉持着一种平衡发展的理念。对于那种死阅读,疏于思考的人;又或那种思虑过多,没有头绪与根由的思考状况下的人,他们都是不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