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自由写每天写500字

职场中,年轻人迷茫的原因分析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14人  水木空影

其一,成长的因素

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所谓职场中的“年轻人”,一般是指刚毕业参加工作至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按照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下的职场年轻人,正好是出生于1984年至1997年的这一拨人。这个年龄段的职场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全家人宠着,极少经受生活挫折和现实历练,稍有不如意,会习惯性地耍耍小性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明知道不如意,想改变吧,对自己又下不了狠手;不想改变吧,又觉得没意思,犹犹豫豫,不果断。说起来,还是从小被过度关注埋下的根子,事事都有家长做主,事事都有家长操心,自己没机会、也没必要为自己的事情操心,久而久之产生了思想惰性,想法千千万,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

其二,受教育的因素

不可否认,当下的年轻人普遍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话又说回来,这一拨人上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高校改革正红火的时候。本来从小的家庭生活环境就相对优越,加上上大学的环境比较宽松,究竟学到了多少“真材实料”确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再加上,转型期在大学学到的理论,很多时候不适用于现实工作,完全“两张皮”,怎么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愉悦感?就拿我见过的几个年轻同事来说,与我们这些中专生相比,他们的学历和起点不可谓不高,但要说到基层实践,差距一下就出来了。举个例子,我们的工作在基层,实践中,你能明显感觉到,中年人有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和韧劲。年轻人就不一样,且不说拎不清基层情况,你多说一点,他都觉得烦,而且理由还特多,什么不会啦,不懂啦,不了解啦,反正就是应付式的,让人很无语,感觉他就把工作当作交差,没什么责任感。这样说,肯定有人不高兴,但我见到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也就一吐为快。

其三,个人阅历的因素

这要分两类来分析。第一类是84年到89年之间出生的,这就是年龄30到35周岁之间的。这些人经过近十年的职场历练,各个方面已经基本定型,他们如果完全放掉过去,从头再来,抛开其他的不说,年龄没有优势,就是重新选择的最大拦路虎;如果向前冲的话,基本上处于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尴尬境地,想冲没底气,不冲不甘心,迷茫就在意料之中了。第二类是90后这拨人,他们觉着自己还年轻,有个事情干着也还过得去,反正时间有的是,也不是很着急。结果就这么晃晃悠悠的,慢慢耗费着自己的青春。有个前同事,刚进单位的时候,我们这帮老人以过来人的经验,“苦口婆心”开导他,要么好好干两年高升到上级单位,要么啥都别想。偏偏这小兄弟心高气傲,既不想付出努力,又梦想着高升,就那么没心没肺地玩了几年,想走吧,没谁看得上;不走吧,呆着也憋屈,生生把自己逼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说到底,还是以前走的太顺,想事情、做事情太简单,老想走捷径,缺乏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

其四,其它因素

这一方面比较复杂。有的是太个性,啥事儿都想按自己的来,但偏偏忽略了社会是个大熔炉,人都是群居动物,怎么可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稍有挫折就受不了肯定不行。有的自身性格犹犹豫豫,没主见,想着改变,别人说一说、劝一劝,想好的计划就变了。有的做事缺乏那股狠劲,瞻前顾后,走一步看一步,走着走着就迷茫了、心慌了、尴尬了。有的比较悲观,干的时间越长,觉得这辈子也就那么回事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又有些不甘心,回过头来,涛声依旧,最后陷入自己跟自己在心里较劲儿的恶性循环。

最后想说的是,职场当中,能力是最大的本钱,练好自己的本领,保存可以随时离开现有岗位的实力,如果机会合适,你又能下定决心,离开一个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工作环境,选择开始一段新的工作旅程,也未尝不是好事儿。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机会大把有,有时间纠结前路如何,不如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给自己一个痛快,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展现。

毕竟,年轻真的很好,年轻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和时间,迷茫不过是自己对自己设限的结果罢了。您看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