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感受一一允许
戊辰日:玩泥巴,整理从哪里开始,脚踏实地,儒雅学士
画画的感受一一允许
画画的感受2
(按,从颜料开始画画的人,有几个?对不起,我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颜料能当饭吃么?)
有一个心理学家给一些妈妈上画画课:亲们,你们用你们手中的笔开始画画吧,随便画什么,画鸡鸭鱼,阿猫,阿狗都可以,尽情的画。画画能让你们更加的了解自己!
我随意画了一颗参天的竹子,几片叶子。心理学家过来告诉我,嗯嗯,你画画很有天赋,继续画吧。
我郑重画了一颗矮小的竹子,几片叶子。心理学家过来告诉我,嗯嗯,你的天赋被抑制了。继续画吧。
我灵感画了一条烟雨桥,桥上有一只猴子在倒挂金钩。桥的一头是参天的竹子,那一头是低矮的竹子。心理学家过来告诉我,嗯嗯, ----竹林摇曳,猴子捞月,不用画了,你是大师!
其实我的画很直白:诸(竹)候(猴)凭吊(钓)——默(末)哀(日),这个心理学家太不懂画了,不不不,太不懂人性了。
画画于我更多的是写意,画里行间是我的感受,滔滔沧浪水,一叶小扁舟,舟覆水,水覆舟。
轮到我和两岁的孩子画画的时候,我对画画的感受又重新加深了认识。
昨天还说孩子画画用颜料哇哇大哭,今天孩子就用立体的材料来画画。
出门晒太阳,孩子玉兰树下捡石头,大石头,小石子,不一而足,偶尔能翻到犄角旮旯处的宝贝会告诉我她的新发现。
“妈妈,你看,这个是我的宝贝”
“哦,黑黑的,一绺一绺的,不规则的,干化的-------石头”
“恩——石头”
“其实,我没说实话,这是风化了一个冬天的屎粑粑”
“挺好的石头啊,妈妈,这是我的!”
我的血液加速,瞳孔放大,神情紧张,但又不得不学着安静。
“这个石头,是你的。”我重复孩子的话
“是的,我的”
“你要拿它来干啥?”
“画画!”斩钉截铁,一丝不苟
我的血液放缓,瞳孔归位,高兴的有点异样
“好的,那如何画画”
“用水”孩子很快链接昨天的画画回路
瞬间,一个画面出来:
一个孩子,用屎粑粑和水稀泥在马路上画画,线条仔细认真,我瞻仰着大师的画,啧啧称奇,问:“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天真:“佩奇”
我实在是佩服这奇特的画风。孩子满意的画完之后,闻闻手,觉得有点黏糊糊的,往我身上擦,我没敢躲开,得,我也是佩服我自己风中凌乱的作风。
孩子的画画感受从昨天的颜料黏糊糊的害怕,到今天黏糊糊的屎粑粑创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称这个飞跃是退行飞跃。
还记得我昨天画画的时候闻着颜料的味道脑补屎粑粑的画面,神情幸福得好像吃到了蜜?今天孩子的幸福感就是最真实的感受,平静,自然。我蹲下身来告诉她屎粑粑是可以玩的,她倒腾了石头,左看看右看看,肉呼呼的小手仿佛捏着一块玉。我昨天告诉她用颜料画画是一种享受,但是黏糊糊的感觉太陌生了,今天真正的玩过屎宝宝,这种黏糊糊的感受得到了正确的印证:那种感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愉悦,美好,无可挑剔的。同样是黏糊糊,却与生俱来。
回家收拾完之后,我看到孩子安静的在地板上玩起了颜料,颜料真正的联结来自生活当中真实的退行。生活中的有,一定在生命当中找没有。这么神奇的感受,在她神经细胞里一定会贮藏,贮藏的意义不是以后会成为什么画画天才,也不是激发画画天赋,而是不经意的真实感受增加了神经突触的连接回路。
感谢自己成人世界对“玩屎粑粑是天才行为”的顺利允许,这样的允许不是突破,是本来就有,因为我也是这样玩屎粑粑长大的。感恩这样自由玩的感受!
画画的感受一一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