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中的法律知识
2022-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姜成慧
《底线》作为近期热播的法制题材电视剧,当然值得一追。如果把这部剧当作一部闲暇时的消遣,是非常好的。但如果以这部剧为教材,想通过看剧来学习法律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到法院“打官司”,还是要慎重。因为剧中的情节很容易让非法律人对法律产生误解。
首先是证据问题。影视剧中的庭审是没办法把真实的举证过程全部拍下来的,这就会让人误解为只要有一个“决定性”的证据,胜诉就十拿九稳了。根据证据的证明力和其与事实的关联性,可以把证据分为关键证据、重要证据、一般证据等,但是诉讼不能也不会只靠一个证据就可以。即使是一些不重要的证据,也会起到佐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案件中,把看似不重要的证据串联起来形成证据链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有“一个证据就能赢”的想法,也千万不能放弃其他证据的搜集。尽己所能把所有证据都取到,才能增加自己胜诉的几率。
其次是要注意案件的关键点。一个案件总会有多个情节引发关注和讨论。这些情节有的与案件有关,有的关联性很弱。就比如剧中的“主播猝死案”,首要解决的是主播和公司之间是不是劳动关系问题,是劳累过度死亡还是自身疾病死亡是后续要解决的问题。至于主播母亲是否逼迫主播赚钱,可以说和案件没有太大关系。剧中的“辱母案”,辱母情节谁都无法否认,但法律更关注的是,辱母行为是否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如果辩护中不论证“正在进行”,只是泛泛强调被害人的过错,可以说就是一种无效的辩护。所以,只要说到点上,一句话比长篇大论要管用的多。这就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最后,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即使电视剧里的情节源于真实,即使改编多么还原事实,都不是事实。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和现实搞混,凭电视剧里的情节想当然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