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童年成长励志岁月记忆

童年记忆之四:露天电影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79人  简书老张

    我小时候,还是一个业余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破烂不堪的街道上,除了三三两两的猫狗打架,就是我们这些永远不知疲倦的孩子在疯跑疯闹。

    可要是听说哪天公社放映队要来放电影,人们的精神头儿那可是出奇的好。提前好几天就把七里八村的亲戚们接来住着,就等着看场电影。就连平时三天两头吵架的夫妻,这几天的关系都好得让人眼馋。平时动不动就打孩子的家长,这几天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放电影的来了。走在大街上,神气着,炫耀着,吆喝着。前后左右簇拥着孩子们,急切地追问电影的名字,打不打仗,是不是彩色的,这会儿放映员那神气劲儿,比村长还牛呢。

    暮色四合。家家户户早早地燃起炊烟,炊烟在村子的上空飘荡,喜悦和温馨飘荡在每个人心里。家家户户炒了瓜子,炒了花生,呼朋引伴,热闹得像过年。

    电影要想看得舒服看得清楚得早早去占地方。做法也简单:用几块破砖头在最好的位置围上一个圈儿就成了。还有比这简单的。用粉笔划一个圆圈,写上大名就行。来晚的,只好站到后面去。有的爬到院子的高树上,老乡家的院墙上,甚至是村里的水塔顶上。再晚的,就要到银幕背面去啦。看什么都是反的,不过,倒是人不多,清净。

    孩子们都是三分钟的新鲜劲儿。电影开始不久,他们就满场乱窜了,呼啸着你追我打,跟电影上的演员们比试拳脚。大人要好一些,踏实点的聊天唠家常打毛衣,不安分的趁机谈情说爱,打情骂俏。我那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大人喊我:“打仗了打仗了”,我才勉强打起双眼朝银幕上搭两眼,然后,被大人拖回家,在大人们的骂骂咧咧中又睡着了。

    后来,露天电影不知怎么渐渐就没有了。村里有了电视,黑白的换了彩色的,小的换了大的,大的又换更好的。人们都呆在自家看“电影”了,怎么舒服怎么看——但像从前节日似的看露天电影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人到中年,还怪怀旧的。想想又替如今的孩子愁,等他们大了老了,连像我这种甜甜淳厚的回忆都没有,可怜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