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太无聊,不如瞎思考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梦紫霄

中午两个猜想:

1.人类因欲望而引发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这是精神层面的本能,与物质世界是否丰富无关。(因而资源不可能停止内耗,但我们在此不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欲望这种原罪的起源是什么呢?

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却不是某段特定DNA翻译的结果。它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世界后天的熏陶。

那么,婴儿有欲望吗?那要看对欲望的定义是什么。对金钱的欲望是没有的,但对食物,对养分的本能需求,使当他有意识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欲望。

如此看来,欲望似乎是一种本能。狼有欲望吗?我想是有的。细菌有欲望吗?我想是没有的。但它为了争夺养分,为了生存也会争斗。

细菌当然是无意识的,“争斗”和“为了生存”是人类强加给它的意志。但无可否认,细菌是“想”生存下去的,这是它的“本能”。是否由DNA决定呢?我不知道。

如果假设细菌没有欲望,那么有无欲望的界限,或者说决定因素又是什么?恐怕不只是那一个大脑吧!如果假设细菌有欲望,又凭什么说,它没有意识呢?所谓的“本能”,又是从何而来呢?

生命之奥妙,玄之又玄。

2.曾有人问我说,你猜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

我当时以为这个问题太远了,就算你蒙对了答案又能如何呢?

一个原始社会的酋长,孤立地偶然得知他们未来会发展到共产主义。这里的“孤立”不仅仅指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更指他除了知道一个模糊的概念以外一无所知。他对此深信不疑,并努力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毫无疑问,这又是洞穴之喻,这个酋长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

人,终究不能与历史的车轮抗衡。就像关于七十年代中美走向和解,基辛格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领导人不可能创造出时代背景,他们的独特贡献在于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把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

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人,从古至今中西方不在少数,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成功了。

因此,我认为过分地好高骛远是没有任何必要的。

不过,又如何能准确定义这个“过分”的定义呢!

所有人一味本分,那整个社会就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兴。世事太无聊,不如多一点思考。毛主席“致力于推动历史的车轮”,他看得极远,远到生产力完全跟不上他的生产关系。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失败,但也为社会主义的真正问世做了铺垫,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笔。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了:我不在意那个结果,而更注重我的过程。

我借好奇的滋养为动力,走出无所事事的终日,获得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掌握分寸,化万物为我用,空想,空想,又有何不可!

2020.3.28

整个一个边思考边打字的过程,逻辑是凌乱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