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安那般那法门
丁一
来自专栏丁一
心息相依
为什么跟你讲这些呢?因为我看到你在报告中说,自己打坐时呼吸停止了,其实还没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详细为你说一次。不过要注意,如果工夫到了止息境界,身心会起很多变化,这慢慢再说。你要知道,念头和息是两回事,假如我们每个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进入禅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岁时,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师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问:“是思想先动还是气先动?”我毫不考虑就回答:“当然是思想先动。”他把我的手一放,说:“了不起,你真懂了。我问过好多的老前辈,他们都认为是气动了念头才动,其实不是的。”
所以,念头和气是两个东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动,念头专一不散乱,这叫作“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气合一”。念头不散乱,只有一个念头,与气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这个女孩,虽然已经有过月经了,但是因为心念比较清净,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纪愈大,心愈乱。思想愈动,气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时能先做到气充满下半身,继而到四肢,然后鼻子没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息长知长,息短知短
圣吉:我有时打坐时呼吸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开始呼吸,是因为我的念头动了。换言之,也是念头先动,气再跟着动。
南师:是的,念动然后气动。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动了,息也就动了。安那般那这个法门是非常细的,这一次我不能详细讲,只能初步说说。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念头清净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这个,对于你的身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长短,佛经说:“息长知长,息短知短。”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认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变成在练气了,这是大错特错。知道息长短,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开始时,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慢慢练习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它配合,气就能充满你全身。
安那般那法门
南师:我知道你以前学过,也会用呼吸法门,现在要懂息的道理。
圣吉:我就这个问题想请教老师,当我的呼吸全静下来了,我是清楚知道的,一切都静了下来。可是当我的鼻子呼吸停止时,我仍然觉得腹部的中心,大概就是丹田位置仍然在呼吸。这是否就是老师在第一天所讲的,细胞也会有的膨胀收缩功能?
南师:你问这问题代表你没把昨天讲的听进去,这个法门的确很难。我先回答你的问题,然后再把安那般那法门讲一次。你太着意在呼吸的一进一出上了,我教你的是个大的呼吸法门,你专重鼻子的呼吸变成在练气功了。
我们现在讲的是禅定,你打坐时先把念头放松,什么都不去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抛开。自然地呼吸,开始时是用鼻子呼吸,当你静下来了,呼吸会变得深长。慢慢地自然会成为丹田呼吸,不用你去着意或者去守住丹田的。密宗和道家会要你守丹田,我们现在讲的安那般那法门不用这个。
安那般那的要点
圣吉:我的经验是它会自然发生,不可能人为产生。
南师:对,就像昨天告诉你的,你要知道呼吸变得深长。现在我为你重复一次安那般那的要点。这个法门依中国的天台宗,是有为工夫配合无为工夫一起的,上座后身心都放掉,一切不管,先清净一下,即使是假象的清净也没关系。
其次,你调整清理身体内部。一般人饮食男女没有断的,身体都有毛病,就成为修行的障碍。天台宗用“六字口诀”来清理身体内部。这个法门最原始是跟着佛法传到中国来的,不是天台宗的祖师们所创造的。后来中国的道家也学着用。六个字和相对应的器官是:
呵(读如“猴”)→心
呼→胃
嘘(读如“河威”合音)→肝
吹→肾
嘻(读如“河宜”合音)→三焦(荷尔蒙系统,甲状腺、胸腺、肾上腺)
呬(读如“斯”)→肺
(括弧内为国语发音)
这些字本身没有意义,你每一口气拉长读一个字,但是不能读出声音来,你只是要借用它们发音的嘴形,以听不见嘴中发音或呼气的声音为准。看我做(南师示范)。
当你一口气吐出“呵”的时候,观想在心脏部位的业气、病气都吐出来了。一口气吐尽了,把嘴一闭,身体自然会吸气进来,完全不用你去指挥,也不用费力。你如果在吐完气之后还拼命吸气回来,是错误的做法。另外五个字也是一样。
好,你每次练习安那般那,第一,把念头都抛开,放松身体。第二,用六字口诀调整身体里面的器官,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也用呼气的方法清理。例如,你觉得胸口闷闷的,可能是心或者肺的问题,就用“呵”或者“呬”字。腰部不舒服可能是肾的问题,就用“吹”字。余法类推。这里面还可以配合特定的动作,可以练武功练剑,有一种功夫可以把吐气练成嘴中的吹剑……我们这儿讲不完的。
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
做完全部六字口诀也要用上不少时间,把内部打扫干净,气路通畅了,就自然进入安那般那呼吸,但不用特别去注意呼吸。我在第一天说过,风大是五大中最重要的,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气不通而起的。
你做了清理,如果还有哪里不对,再用安那排出病气业气。你如果思想不能静,能真练好了出气,思想烦恼也会少了。我们人在大烦恼或者累极了的时候怎么做?是不是长叹一口气?对不对?叹出去就舒服了。男女在做完那事也会叹一口气,然后睡得像两条死猪,舒服了。人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是出去的。人出生时,第一口气也是出去的。
讲回静坐,练完了六字口诀,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的。呼吸变得深长,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头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经讲得很清楚,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为什么如此?佛没有说。那同你的身体健康有关系。如果静坐时你的呼吸忽长忽短,这可能是你当天的情绪不定,吃的东西不对,乃至天气变化都会有影响。
当呼吸粗重时,你会感觉到在鼻尖,渐渐、渐渐地,感觉到了眉心,最后才到了头顶。当你还不够静时,你好像感到有东西进出。其实并不是空气真的进出你的头顶,都只是你心理的感觉。当你念头定住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那就是息。
所以,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好像在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房中跑来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儿,不用去帮他忙。这也像是看着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知道鱼在那儿,你不用去碰它。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
常在不呼不吸中
止息以后,知道全身充满了气。如果觉得哪里不通,用意识观,把那部位的病气业气送出去,甚至放个屁放出去。最麻烦的是气到了性器官,这时候不要去管它,把这个看的念头也去掉,它就没有了。你愈看它就愈是帮它,它就愈来愈强,直到你忍不住了,只得去寻求发泄。当这种问题来了,你要知道如何处理,懂吗?
当你全身充满了气,把念头都抛开,慢慢地气也稳定了,这时就可以常在不呼不吸中。其实也不是绝对地不呼吸,只是隔了许久才呼吸一次。如果此时有气进来,把它放出去,身体就空灵了。这时身中就会生起光明,可能在头部或者在背上,或者最好的情形是在下半身生起的。此时口水分泌会特别旺盛,不用吞咽,它自然会下去,这就是甘露,是最好的双性荷尔蒙。慢慢地连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了,进入了光明定中。
我只能为你讲到这里了,讲多了反而会害了你。
舍与布施
很多人以为吸气能充实生命,就练吸气,真是愚不可及!真正的秘法正好相反,要舍,把它放出去。大乘道叫布施,把自己的气乃至生命给一切众生。
练习中最难的是腰部以下,到腿,到足趾。两足是最难打通的,一旦通了,就会生起非常舒服的感觉,继而产生乐感,比性的快感还要好。乐感由腿上升到头,由脑所生的乐感是无比的欢喜,无法形容的。到了这一地步,身体就不是障碍了。一般人打坐总还觉得身上有这里或那里的不舒服,就是觉得有身,所以身体就变成了障碍。身体不障碍,下一步就要修菩提了。到这里为止是共法,外道也可以修到的。至于身体上的各种感觉,酸痛胀麻痒等等,大类的有三十四种之多,我们下次再讲。今天所讲的足够你消化一年了。
圣吉:的确,的确。
南师:你们有练瑜珈的,如果筋肉拉不开时,用呼气的方法可以帮你伸展开来,你气吸得愈饱,愈难伸展开来。气跑到了脑子是最难放的,比下半身的气还难放掉。能把脑中的气放掉了,头都空掉了,什么智慧都发起了。真正的问题是在上面,不是在下面。下面的问题都是假的,都是由上面来的。所以把头砍掉就什么问题都没了。这不是笑话,佛陀教的白骨观的修法,就有观想把头骨切掉,倒转过来放进腹腔的空间中,如果你能观得起来,什么高血压之类的,就都没了。今天到此为止,去练习吧。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发布于 6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