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音文化之乡-遂宁
2008年1月22日,依照中国文联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有关规定,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正式命名四川省遂宁市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在遂宁,有着关于妙善公主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西域有个劫国,劫王叫庄严,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南迁到遂宁定居,建立兴宁国,劫王改名妙庄,遂宁便是妙庄王建在涪江边的城垣。
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书,次女妙音,三女妙善,她们便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观音三姊妹,妙善的出生十分传奇,其母在怀孕之初就有金莲盛开、明珠投怀之吉兆;妙善降生时又有珍禽齐鸣、鲜花盛开,异香扑鼻之喜庆;妙善的修行更是充满传奇色彩,传说妙善公主从小吃素念佛,乐善好施,一日在灵泉山“忽见释迦牟尼佛,遂潜心修行”,“克服重重魔障,终成观世音菩萨”。
在妙书、妙音相继出阁后,妙善却违背妙庄王为其招附马的意志,决心修行,“庄王发气如雷震”,送妙善到白雀寺,令寺中尼僧给她最苦最累的活做,希望她遭受磨难后改变决心,以遂王心,然而妙善每日里挑水、劈柴、扫地、洗衣、、煮饭,无怨无悔,毫无难色,稍有空闲还是把佛来念,白雀寺师父见公主聪慧,不忍耽误她的前程,便善待公主,为她修行提供方便。半年后庄王派人暗访白雀寺,获知实情,大怒之下连夜下令烧白雀寺,烧死五百僧尼,妙善被神虎衔着救往普陀山后,便在紫竹洞修道参禅。
后庄王生五百个痛疮,病危难治,张榜求医,一个和尚开出药方,需要亲人一手一眼为药引,大公主、二公主不愿献手、眼,乞求父亲宽恕,和尚告诉庄王,三公主还活着,愿意尽孝。庄王派人到普陀山,妙善公主早知来由,指出:“父王疮痛龙体现,五百波萝疮惨烈。烧死五百尼僧罪,果报自受刺心肝。”之后妙善割手挖眼以治父病。
妙善在普陀山苦苦修行了九载,常持壶中甘露拯助万民,佛祖闻之,封妙善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父亲和姐妹来普陀山参拜时,“公主化变千手眼,千手千眼观世音,普渡众生永流传”。
"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广德寺,二姐修在灵泉寺,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寺。”这首流传千古的民谣在遂宁可谓家喻户晓.
千百年来,到遂宁朝拜观音菩萨的信众和游客络绎不绝,每天达十万余众,特别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的出生日(农历二月十九),出家日(农历六月十九),得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更是令人永记。来遂宁朝拜观音的还有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等信众不远千里来观音故里祈祷平安,每年雅农历二月的观音香会节是遂宁最难忘的节日。现在的人们到观音故里不仅是追求神灵感应、消灾免难、福寿康宁,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
这就是神奇美丽的观音文化之乡 .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