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快到了,可是爸爸去哪儿了?
父亲节,又快到了。这让我想起前两年火爆荧屏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虽然在它之后,各种明星真人秀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始终都不及《爸爸去哪儿》掀起的热潮。这是我最爱的真人秀节目,不是因为逗趣的字幕组,也不是因为手忙脚乱闹笑话的老爸们,而是节目里满满的爱,来自爸爸的爱。《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很多人才开始真正关注爸爸这个角色的重要,《爸爸去哪儿》击中了很多人心里的痛:爸爸去哪儿了?
有个远房亲戚小程,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妈妈,因为丈夫在她怀孕的时候外遇,又瞒着全家在外面欠下不少债务。闹腾了两年,最终一个两岁孩子的生活里没有了爸爸。两个人在闹离婚的时候,很多人劝小程不要离婚,人们说,即使她能独立抚养孩子,也不能代替爸爸,况且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恐怕也很难再改嫁。小程的妈妈本来心疼女儿,但听邻居讲了一个单亲妈妈的故事,死活不同意小程离婚。故事里的妈妈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终于孩子长大结婚了,这个婆婆坚持和儿子、媳妇一起生活,甚至每天晚上会拿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儿子和媳妇的房门口。小程的妈妈特别害怕自己的女儿以后也变成这样,所以极力挽留这一段婚姻。
小程最终选择了离婚。她说,她也害怕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未来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但她仔细想了想,即使她不离婚,对于孩子来说,爸爸也已经不见了。
父亲节快到了,可是爸爸去哪儿了?小程的话让我想起高中时期的班长W。W是一个一年四季留着清爽短发的女生,特别有女王范儿,雷厉风行,恩威并重,班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也总是有办法地对付那些不爱写作业、做值日的男同学。不仅在班里,M在学校也担任很多社会职务,她的学习成绩也从来没出过前三名。但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她私下很少和同学们接触,大多数同学都并不了解她。而同在宣传小组成员的我,却意外地了解了一个她的秘密。
有一天周六下午,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到操场上寻找下一期校报的灵感,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回家过周末,我通常喜欢坐在空空荡荡的没有人打扰的操场上,任思绪飘荡。但是这一次,我却不是一个人,W坐在操场的角落里,直愣愣地看着远方。我问她怎么在这里,她看着我,默默地流泪。那一天,我知道了一件事,关于W的家庭。W的妈妈是个性格温和家庭主妇,很早就辞职在家照顾W和这个家。从很小的时候,W就隐约觉得家里出了问题,她的爸爸就经常不在家,她像是个和妈妈相依为命的单亲孩子。她的父母很少吵架,但也少说话,像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有时甚至不如陌生人。有时候,她无奈地成了传话筒,也吸收了所有父母彼此之间的抱怨和厌恶。她经常很混乱,分不清谁对谁错。但大多时候,她都选择站在妈妈的身旁保护她。
不知道那一天是什么样的心境让她开口跟我说了这么多,大概实在无处倾诉。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又见到了W,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她依然是那个酷酷的班长,却听说了另一个关于她的消息:她出柜了。
爸爸不见了,但是孩子心里的那个位子不能空着,没有了爸爸,孩子就会变成爸爸,这就是一种角色错位。有时候,我在想,现在这么多年轻的女孩,咬着牙,像男人一样扛起生活,是不是她们的内心中缺少一个“爸爸”。失踪的爸爸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却忘记了自己可以脆弱。
W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在大多数看起来健全的三口之家里,爸爸也经常是“隐形”的。中国爸爸大多不善言辞,事业心强,没耐心。我爸也是如此,记得他最忙的时候,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我们,整整两个星期没有见过面。过去的我,讨厌他不苟言笑的表情,和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我们中的大多数或多或少都缺少爸爸,这也是为什么贝克汉姆抱着小七的照片在国外没有轰动,却在中国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我有一个女同事,家境很好,父亲经营自己的一家公司,平时非常忙,从小她是由全职妈妈一手带大的,所以和妈妈的关系特别亲密。结婚好几年了,还是带着老公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她的老公,也是我的好朋友,脾气非常好,俩人很少吵架,唯一的矛盾,就是妻子和妈妈的关系。无论是非对错,她永远站在自己妈妈的一边,她的老公偶尔会抱怨,感觉自己像个外人。这让我想起那个难解的传统难题,妈妈和老婆掉进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大概只有中国才有。
为什么已经成年的我们,有时还是不肯放手母亲,或许是因为在一个缺失了父亲的家庭里,孩子会站出来保护母亲,我们也会无意之间把自己变成超人。当我们坚持带着母亲生活,坚持让母亲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变,我们其实是在扮演一个丈夫的角色。成年后的我们,没有长成一棵独立挺拔的大树,却将一个家庭变成了盘根错节的藤蔓。
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有意思的方法叫做“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心理学大师海灵格创设。海灵格认为,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们的角色,爱才可以自然地流动。在家庭系统排列的过程中,团体成员会和一个案主一起完成一次角色扮演,而这个过程会揭示一个家庭的角色错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家排课程,大部分同学是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这次课程让我发现,爸爸的失位是如此普遍而隐秘的现象,很多人都没有发现他们更愿意在父亲节送上一份礼物,而不愿意坐下来和父亲谈谈心。也有很多人说,是儿时爸爸的食言,让他们开始不敢再期待。有时,我们的冷漠、防御、否认、恐惧,竟是来自于“失踪”的爸爸。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些不去处理的伤痛,就会成为阴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任何的拒绝都有着致命的伤害,所以,没有爸爸的陪伴,总会让我们的生命留下一丝阴霾。和许多缺少父爱的人一样,W说她永远不会原谅爸爸,以后不想照顾他,她只希望这个人没不要再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但我发现,W心中那个“失踪”的爸爸并没有消失,当她责怪父亲不负责任的时候,她变成了一个紧抓着家人不放的控制狂。当她厌恶父亲喝酒应酬的时候,她又轻易地让自己沉迷在工作中。她成了父亲一样的人。无论如何,那个“失踪”的爸爸已经被深深地印刻在记忆里、细胞里,或许会在她和爱人争吵的时候,被朋友背叛的时候,或者在某一个难以入眠的深夜如暴风雨般的袭来。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与爸爸和解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
放下父亲,才会找回自己的力量。有时候,我们表现得强势、激进、控制、不温柔,都是我们缺少对男性的理解,我们总以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我更欣赏艾玛·沃特森2014年为联合国一项名为“他为她”的女权活动揭幕时所做的主题演讲。她说,“如果我们不再把男性定义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把对方定义为我们的一员——我们都会更加自由。这就是“他为她”运动所倡导的。这就是自由。”
或许爸爸曾经做了很多让你无法原谅的事情,或许此时此刻的他依旧不可理喻,但这并不妨碍你与他和解,因为真正的和解只需要你一个人。尝试着给心中的爸爸写一封信或录一段语音,如果他曾经深深地伤害了你,就向他倾诉你的恨,然后告诉他,你有多恨他就有多爱他。如果他忽视了儿时的你,就向他抱怨没有父亲的保护,小小的你是多么地害怕,然后告诉他,你原谅他,并且永远爱他。你可以烧掉这封信,或是销毁这段录音。这样的独白不需要一个倾听者,你需要的只是一个仪式,来完成心中的和解。和解,才能放下过去。放下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就像芭芭拉·安吉丽思所说,如果你不停地凝视着过去,就无法看到正等候着你的未来。你将无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所以,你必须转过身,面朝前方。虽然谁也无法回到过去,完成新的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完成新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