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西女儿的呐喊:如何拯救我的家乡小镇?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221人  韩小梅

对于我的家乡,我总是有很多话要说。但从上大学到工作这十年里,我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只是略知皮毛,每每想动笔却深恐有些地方说的不对,贻笑大方。

但这个假期连续读到几篇关于乡村经济观察的文章,然后又结合和妈妈以及乡亲们的聊天,促使我在一种不吐不快的情况下写下这篇文章,也算是这个假期的收获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附城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县城西南部20公里处,“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19公里,面积190平方公里,下辖46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33144人。”(据百度百科信息)

地理区位 雪晴之景 门楼

为什么选择镇而不是县或者市来写这篇文章?因为我直到2009年考上大学,求学、生活一直在镇上,在县里和市里都没有长时间的居住停留,没有长久的观察,不足以发表什么观点。

和全国大部分乡镇一样,家乡也在逐渐走向空心化。以下将从产业,教育,人口,生活等几方面说说我的观察和感受。

1. 产业衰落

农业是基础产业,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以及其他一些杂粮。然而由于处在太行山脉,地形崎岖不平,很难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基本都以梯田为主。比较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以前父母一辈尚懂得农业生产经验,依据节气播种,施肥,除草除害,收割等。到我们这一辈,已经很少有人会种地了。大家顶多是在收玉米的时候帮帮家里忙。很多地块都荒废了,剩下的平整地块都已经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然而,依靠农作物的收入来源实在不多,比如,今年玉米每斤9毛多,按一亩地1000斤来说,以10亩地为例,一年最多获得一万收入。谷子的话,一亩地大概能有700斤左右,加工完之后能得500斤小米,今年收成不太好,收购价上扬到5-6块,但是因为种谷子太累人,一般都只种几分地,最多两三亩,一年也就近万元。

黄土高原的梯田

作为以煤矿资源闻名的省份,工业主要就是铁、煤及其它矿产业。在我小的时候,镇上尚有一个铁厂,一个水暖厂,几个煤矿,这几个厂子,吸纳了全镇大约80-90%的劳动力,效益也不错。我家就住在铁厂家属院后面,曾经见证了铁厂的鼎盛时期,从我家门口那条路走下去,就能看见高耸的烟囱和轰隆隆的声音,以及来来往往交接班的人们,甚是热闹。然而,在我上初高中的时候,水暖厂和铁厂相继倒闭了(据说,水暖厂是因为缺乏创新,铁厂则是受整个行业下滑影响)。后来,大大小小的私人煤矿到处都是。没过几年,由于对地质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国家下大力气整治煤矿,先是各种私人煤矿陆续关停,后来几个大的煤矿也陆续关停。

水暖厂 铁厂一角 曾经镇上最大的煤矿

至此,家乡再无其他可以大力吸纳劳动力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被迫外出打工,在我的邻居和亲戚中,大部分都去市里,尤其是富士康,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还有煤矿等,再远的有去江苏扬州、昆山等地电子厂中打工的。

2.教育缺失

如前文所说,我的求学生涯都是在镇上完成的,小学、初中、高中,直到考上大学离开(除了在市里复读的一两年)。当然,上高中时,考得好的同学也有的去了市里或县里,但镇上的高中依然招收了不少优质生源。这也得益于当时学校里仍然有不少好老师。我们那一批,经过复读,大约有10来20个左右考上本科的,大概可以算是最后的辉煌了。

镇中学

在我们之后,镇上的高中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好老师们也都去了县里。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记得那时听说要撤销乡镇高中,全部并到县里,曾激起强烈的反对。因为这样势必会造成辍学率的升高,毕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去县里读书的成本和精力。然而,随着人们不断外出打工,镇上人越来越少,现在镇里的高中已经不再招收新学生,只剩一届高二和高三,等他们高考后镇上就真的再无高中了。我的母校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变化消失了。

荒废的镇中学

3.老年人空巢化

随着年轻一代向城市聚拢,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老年人和孩子留在本地。年轻人像候鸟一样,十一和过年回来,假期过完就匆匆忙忙出去打工。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外面定居的年轻人,则把父母接到身边,目的是帮忙带孩子。我们这一片邻居,有大概一半都出去帮子女带孩子了。但等孩子们大了,他们就又会回来。

我不知道,再过很多年以后,镇上会不会像现在的一些村里,常住居民基本上只有很老的老人们。因为,年轻人基本都适应了外面的生活,他们拼命赚钱,争取在城里定居,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尚为年轻的父母或者出去帮忙带孩子,或者出去打工。等孩子们大了,他们也老了,也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回到那熟悉的曾经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4.生活成本不低

这次回家,正好赶上煤改气,才了解到农村的生活成本也不低,就拿取暖来说,因为农村住房普遍偏大,一冬天四个月的取暖期,原先烧煤炭时大概需要四五吨,按一吨煤炭700-800的价格,也得需要三四千。

这次改气,据已经通了气的反映,每月需要1000左右,整个取暖期也需要四五千左右。而且,据说以后要禁止卖煤炭,也就是说不仅取暖要用气,做饭也要用气。

其他的生活消费,也和城里差不多,甚至还要贵。就拿吃的来说,镇上这几年开了两个大的超市,价格基本与城里持平。而衣服的价格,则让我都意外,在大城市里经常会有的品牌和打折,在这里很少见,品牌不知名,且价格偏贵。

5.一些想法

写着写着,我都觉得挺悲观的。但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家乡就这样衰落下去。虽然城镇化是大趋势,但乡镇经济绝不会在短期内消亡。

我的想法是,家乡要想振兴起来,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1)交通:继续大力发展交通,强化交通区位优势,优化投资招商环境,吸引人口,重镇商业,使商贾兴盛。镇上如今依然保留一年三次的赶会(物资交流大会),熙熙攘攘,可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可以考虑做一个长期性的区域性的物资交流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积极协调从县到市的客车进镇里,方便百姓生活,也方便招商引资。人多了,发展才能好起来。

2)农业及特产:发展现代品牌农业,比如可以效仿沁州黄小米。山西小米是一个历史久远又闻名遐迩的品牌,镇上可以考虑集中种植、收购、销售,做自己的品牌,利用电商及快递下沉的红利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出去。

山西小米

又有,附城牛肉丸因其美味而名声远扬。但目前辐射范围仅限于临近县市。还有其他特产,也可以好好营销下,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附城美味牛肉丸

4)旅游业: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发展旅游业,由此带动吃穿住行等一系列产业。有北国江南、世外桃源之称的丈河已经在搞了,据说效果还不错。最近,市里新开通了很多惠民旅游公交,票价一般都在5元以下,很多都是1元,可见市政府对发展旅游的决心。镇上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

丈河美景

以上的一些观察只是基于我春节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欢迎拍砖。最后,衷心祝愿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