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正所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日,2024年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正值秋风送爽,果实飘香,迎来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据现存史料考证,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于《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之句,说明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在民间传开流行。晋代诗人陶渊明于《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而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于气侯层面而言,重阳节已经到了秋冬相交之际,是气候的一个转折点。过了九月九日,天气开始转凉,按古人的说法,天气转折、阴阳转化时,邪气易乘虚入侵躯体,这时特别需要保护自己,因此,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活动,就是围绕着人们,在这一时节的感受而展开。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便有在重阳节,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在民俗观念中,“九”于数字中,是最大数,因而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而“九”与“久”同声,“阳”与“寿”共俦,又构成了“九九”与“重阳”共祝老人高寿的意思。就像中秋节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重阳节的“糕”则象征着高,人的高寿,步步高,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传承至今的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所以说,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今天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