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论,你我都能疏导孩子的情绪
对于小孩子,家长最难控制的就是他们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好,时间长了,就容易发展成为“熊孩子”。
哭闹算是小儿科,有的孩子还在公共场合满地打滚,更有甚者会伤害自己。
我女儿就有走向“熊孩子”的迹象,因为在亲子班的课堂上,用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也是我最近比较头疼的事。
不过,昨天发生的一件事,也许能带给我一点启发。
上旬,大姐带俩孩子从深圳回来过暑假,其中姐姐叫然然,暑假之后就要上小学了。也许是水土不服,回来以后没几天,然然就开始发烧。吃退烧药、贴退热贴,也不见好转。前天下午去医院抽血化验,结果要等到第二天(昨天)上午11点才能出。
然然6岁了,开始换牙了。
她在深圳已经掉了两颗牙,回来以后,又掉了一颗牙,但她还是很好奇、兴奋,就像对待宝贝一样对待那颗牙,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看着那颗牙齿的时候,好像病已经好了。
可是,昨天早上,姥爷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牙当垃圾倒到楼下垃圾桶里去了。
这下可好。最心爱的宝贝被扔进垃圾桶,然然哭的稀里哗啦,闹着要去垃圾桶里找牙。
可是当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然然还在发烧,预约的11点去医院拿抽血化验结果。
我和大姐带着哇哇大哭的然然下楼以后,她直接跑到垃圾桶附近,趴在满是苍蝇的垃圾桶上开始找牙。
此时,孩子的情绪已经失控,大人说的话完全听不进去,就是要她的牙。
几个回合之后,大姐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上车去医院,要么上楼回家。
孩子还是不听,一直哭,哭的也越来越伤心。
大姐叫上我,“别管她了,和她说了几百遍了,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放好,就是不听”,说完就往楼道里走,把然然自己留在太阳底下,而这时候,孩子哭的更绝望了。
当然,我们并没有上电梯,大姐走楼梯上了二楼,估计是从窗户看看然然会有什么反应,而我,躲进楼道一会儿,转眼一想,又出来了,这时候然然也哭着走了过来。
我想起了就在前一天晚上,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事:
前一天晚上,我家的孩子也哭闹了一场。当时我正在吃晚饭,孩子站在卧室门口向我招手,哭着闹着让我过去。一起吃饭的岳母说我太惯孩子,大姐也说别完全照着书上写的方法管孩子, 该狠心的时候必须要狠心。
在这之前,我一直的育儿理念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自由;孩子哭闹的时候,一定多点耐心,尽量给她讲道理。
大姐先吃完饭,过去把孩子领到卧室的墙根,让孩子靠在墙上(有点像淘气毯或淘气椅),开始给她讲道理,类似爸爸要先吃饭,吃完饭再陪你玩儿,不听话就罚站等等,但孩子还是一直哭,压根没有缓解的意思。
最后,我还是放下碗筷,过去抱起孩子,让她靠在我肩膀上,我又拍了几下,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哄了哄她,等她情绪稍微平复,把她放在床上,关上卧室顶灯,打开台灯,拿了几本书,开始给她讲故事,没想到,我第一个故事刚讲到一半,孩子就打了一个哈气,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爸爸,我打了一个哈气“,转过身去就睡着了。
原来,女儿是想让我陪她睡觉,她已经困极了。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看到我关注的公众号“陈忻儿童心理“刚好推送了一篇文章--《孩子大哭大闹,育儿师用一块淘气毯就给解决了?没用,这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看完之后,豁然开朗,陈忻博士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更加坚定了我的理念。
陈忻博士提到:
孩子在大哭大闹的时候,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讲什么都没有用,都不能让孩子迅速停止哭闹,因为在大哭大闹的时候,孩子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那个区域已经停止工作了。所以,家长可以通过拥抱,抚摸,说出他的情绪和需要等等,跟孩子的情绪建立链接,才能让她逐渐平静,等平静之后,她才会理性思考,这个时候再和她商量就会比较容易了。
文中陈忻博士提到的负责理性思考的大脑区域,她的同事,同样是儿童教育科技公司的爱贝睿家长教练,认知与情绪专家、台湾辅仁大学副教授---黄扬名进行过详细的解读:
与情绪最有关系的区域是杏仁核,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杏仁核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生存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通过强烈的情绪反应,来强化孩子的生存能力。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杏仁核的反应越来越慢,另一方面是孩子也有经验了,知道不用有这么强烈的危机意识了。
还有一个原因和大脑前额叶有关,这个区域是发育比较慢的脑区,和控制情绪有关系。所以小孩子经常脑脾气,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发展比较慢,导致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
陈忻博士在喜马拉雅讲座上还提到一个观点,2、3岁的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她/他的嘴巴跟不上她/他脑子的反应速度,所以当孩子来不及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时,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我想,这也是我女儿只在卧室门口哭闹而不说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说回然然,当她哭着走到我的面前时,我想到了这篇文章,想到了我的女儿,想到了当我理解她的真实意图以后,她马上就能够乖乖的睡着。
于是我蹲下身子,抓着然然的手,试探的和她进行交流:
我:你为什么那么想要那颗牙齿呀?
然然:。。。停顿了几秒钟不说话。。。仍然在哭。。。
我:(随便编了一个理由)是因为它是在日照掉的吗?
然然:。。。点头示意。。。
我:可是它已经被扔进垃圾桶了,垃圾桶多脏呀,即使找到也不能要了。。。
然然:。。。大哭,我就是想要那颗牙齿。。。
我:即使我们把垃圾桶翻一遍也不一定能找到那颗小小的牙齿。。。况且,你看没看到,垃圾桶里苍蝇满天飞。。。(我这蹩脚的安抚)
然然:。。。继续哭。。。
我:你知道你嘴巴里的牙齿还会掉吗?
然然:。。。点头示意。。。
我:那下次再掉了,你再保管一颗不行吗?你还有一个月才回深圳,也许下一颗牙齿还会掉在日照。。。
然然:。。。不说话,但是已经哭的不厉害了。。。
我:小姨夫答应帮你找牙齿,但是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去医院看病,你发着高烧,我们也没法找呀,如果到天黑还找不到,医生阿姨下班了,你会越来越严重,晚上还会流鼻血(她前一天晚上流了鼻血)
然然:。。。已经不哭了,我用力抓着她的手和胳膊,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她,向她传递信任。。。
我:如果医生阿姨说你的病不严重,回来以后小姨夫马上和你一起找牙齿,我们先去医院看医生,好吗?
然然:擦干眼泪,点头。
这时候大姐也从二楼下来了,然然流露出了不想让妈妈和她一起去医院,也许是因为大姐刚才对她太严厉了吧。
于是,大姐又和然然交流了几句,我们一起去了医院。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这么正式的和小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流和情绪安抚,我凭记忆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我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记录,也是受到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者刘未鹏(公众号:思维改变生活)的影响,他在公众号上开了一个版块叫做“心智探寻”,他把与读者的交流全部用对话的方式记录下来,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心理学原理是可以讲的,但心理成长却需要体验”,写完回头看,这真是个不错的记录方式。
我女儿还小,哭闹的时候交流效果不太好,而然然马上就上一年级了,我说的话她全都能听懂,虽然逻辑性很差,也谈不上有任何科学性,但是效果还算不错。
最重要的,我在不经意间验证了陈忻博士在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建议:
首先,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必须要有回应,当然不是生硬的回应。
其次,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走开,直接冷处理,这是下下策。
再次,孩子哭闹的时候,通过家长引导,让她自己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把情绪释放出来。
最后,在和孩子互动交流的时候,爱才是最重要的。
仔细看看,这四点,估计是大多数家长(包括我自己)做不到或者说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而通过我这次验证,能够确定了这是一套实用的、有效的安抚孩子的方法论。
但是凡事不能说的太绝对,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成长背景等因素都不相同,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实验一下,如果管用,那我会为你感到高兴,如果不管用,那我们再继续学习,继续寻找,继续试探,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情绪疏导的方法论。
在抚养孩子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