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荟萃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勒庞分别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群体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等特点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这书创作于1895年,跨越了世纪却还能一直经久不衰,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群体心理
1)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的一般含义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件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而心理学上的群体,他们的感情和思想会转向同一个方向,自觉的个性会消失,而并不需要这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相同还是不同,变成一个群体的事实,会让他们获得一种集体心理,这将使得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与他们单独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有意识的人格将消失,无意识人格将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转向一个共同方向,并且有将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几乎完全受无意识动机的支配。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控制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个能力。群体表现出来的情感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造成的结果是,他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对提供给他们的意见、观念和信念,或者一概拒绝,或者全盘接受。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道德如果指的是持久的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群体不可能是道德的。如果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都算作道德的话,那么群体有时候就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3)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群体的观念对各国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在群体心中根深蒂固,如果要去动摇这些观念将十分困难。历史上大多数的动荡,都与这些基本观念的变化有关。观念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受一时的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一种是基本观念,它们会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观念在群中的头脑扎根和消除都需要很长时间。
群体的理性体现在低劣的推理能力,他们会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人,给他们提供的也正是这种论证。
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次事故在他们头脑中唤起的形象全都栩栩如生。在一定意义上说,群体就像个睡眠中的人,他的理性被悬置,因此头脑中能产生出极鲜明的形象。不管刺激群体想象力的是什么,采取的形式都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并且没有多余的解释,或仅仅伴之以几个不同寻常或神奇的事实。
4)群体信仰所采用的宗教形式
在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中,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群体对宗教的情感有很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的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心跳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等。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1)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它能够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有些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它们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见的基础,这些因素就是种族、传统、时间、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
随着遗传规律的影响,一个种族会有自己的禀性,它的信仰、制度和艺术仅仅都是它的气质的外在表现。
传统则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它们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且对我们发挥着巨大影响,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时间对于社会问题就像对生物学问题一样,是最有力的因素,它是唯一的真正创造者,也是唯一的伟大毁灭者。
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端,国家的进步是改进制度与统治带来的结果,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2)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直接因素指这样一些因素,随着某些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不过,如果没有那种准备性的工作,它们也不会发生作用。直接因素有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等。
群体易于受形象产生的印象所左右,这些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巧妙的将它们激活。词语的威力与他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比如民主。当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变化,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时,假如事物因为与传统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无法改变,那么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不伤害事物本身的同时赶紧变换说法,比如把地租变成土地税。
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设立祭坛,群众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象,于是他们便像趋光的昆虫一样,去迎合他们需要的巧舌如簧者。
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象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情感,比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3)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聚集的动物或人类,都会本能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下,群体会倾向于服从。而作为领袖,惯用的动员手段就包括了断言、重复和传染。从长远看,这些手段将会影响我们无意识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
4)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可以分为非常不同的两类,一些是我们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它们能够数百年保持不变,整个文明也许以它为基础,比如封建主义、基督教和新教。一些是短暂而易变的意见,通常是每个时代生生灭灭的一些普遍学说的产物,比如有影响文学艺术的各种理论。一种信念开始衰亡的确切时间很容易辨认,就是它的价值开始受到质疑的时刻。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1)群体的分类
群体可以分成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两类。异质性群体包括:无名称的群体,比如街头群体;有名称的群体,比如陪审团、议会等。同质性群体包括:派别,比如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比如军人、僧侣、劳工等;阶级,比如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在异质性群体中,种族的气质对群体性格有着重大影响。
2)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通常,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个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这与平常的犯罪大不相同。
3)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陪审团具备一般群体的特点,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很少被证据所打动。陪审团对自己有可能成为其受害者的罪行毫不留情,当然,这些罪行对社会也是最危险的,但是对于一些因为感情原因而违法的案件,却经常优柔寡断。陪审团也容易受到名望的影响,比如头衔、出身、家财万贯等。总而言之,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
4)选民群体
选民群体,作为有权选出某人担任职务的集体,属于异质性群体。在群体特有的特征中,他们表现出极少的推理能力,没有批判精神,轻信、易怒并且头脑简单。此外,从他们的决定中可以找出群众领袖的影响,以及断言、重复和传染这些手段的作用。
5)议会
议会中的群体也会表现出异质性群体的大部分特征,他们的意见简单化、易变、容易受到暗示(暗示都来自享有名望的领袖)、夸大感情以及少数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由于其特殊的构成,也有一些独特的表现。议会的运作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它仍然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佳统治方式,尤其是人类已经找到的摆脱个人专制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