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烙的千层饼
千层饼对我来说是一个情感深厚的字眼,是我童年的期盼,是母亲的爱恋,是我对母亲的记忆的重温,是我一生中舌尖上的盛宴,是母亲离去后再也尝不到的家的味道。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东拼西凑炒上四个菜,豆腐、鸡蛋、醋呛自制绿豆芽,再来一个羊肉白菜丝。这下就把我们的家底掏空了。有时候舅家姨家来了客人,娘说不用炒那么多菜了,都是自家人,简单点,烙油饼吃吧。谁知道这样几次之后,表姐表妹来了,就先点油饼。从此,千层饼成了我记忆里的待客饭,也成了母爱的一种表达。
每次烙饼的时候,看着母亲娴熟的动作,我总有无尽的兴奋。
母亲把和好的很软很软的面放在案板上,压出一个大大的圆饼,薄薄的,撒上,盐,葱花,均匀的淋上油,香味滋润到面里,从一边开始卷起,滚成一个长长的圆柱形,再切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然后把小面团稍稍揉搓,再用擀面棍压成一个个圆圆的小饼。在锅里放上油,油温七成热,小火慢烧,把饼放进锅,等上面起了许多泡,翻一遍,下面胀起泡,再翻一遍即可出锅了。
每次烙饼时,我最喜欢烧火,总是把锅烧的很热,母亲总是再三的说:小火小火,糊啦糊啦。我心急,就为快速吃上那第一张千层饼。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母亲把第一张烙好的饼拿出锅,递给我说:尝尝尝尝,看看熟了没有。我吹着咬一口,层层透明细丝油光闪闪,香软可口,外层金黄酥脆。我一边续着柴火,一边呼呼的吹着吃着:娘,你尝尝你尝尝多香,熟了。说着,我揪一口放进母亲的嘴里。就这样,不一会儿就两三张进口。可并没有耽误我烧火。大约一小时功夫,满满的一筐千层饼也大功告成。
冒着缕缕热气,全家人每人卷一张,双手捧着,那叫一个目不转睛,看谁吃的香啊。我这时已经吃饱了,就在旁边做赏客,我有了教训,再馋也要忍住不吃,记住母亲说的:死面又有油,别撑着。
每当我放假回家,母亲先来一顿千层饼,我来烧火,开学离家还要再来一顿,并且还要带上几张路上吃,回到学校再吃一顿。烙饼是母亲最乐意做的事,孩子们爱吃,吃的高兴,这就是母亲最大的幸福,也是母亲唯一能做的最好的饭了。那时除了野菜,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吃猪油就是最大的奢望。母亲说常说:赶汤省烙饼费,吃了壮馍卖了地。这个壮馍就是我们说的千层饼,因为费油,还要费白面,穷人家怎能常吃呢?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吃的起了,母亲也老了,做不动了。母亲就把,烙饼的秘方传给我们,可姊妹们谁也没有得到母亲的真传,都说自己烙的不好吃,有的说自己做的硬,有的说糊锅烙不成,有的说自己的烙的饼哪像千层呢,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做的松软可口的味道。
后来母亲走了,我想念千层饼了,到街上吃一顿,哪里有千层饼的味道啊,就是一顿充饥饭罢了。从此千层饼成了故事,成了我不敢对人诉说,不敢回忆的痛。千层饼,那是母亲的味道,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