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围棋天才后,AI文案写手再占上风:请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继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AlphaGo)对战天才少年棋手柯洁获得胜利之后,在最近的一场文案撰写的比拼中,人工智能机器再次赢得了上风。
并无情感和创造力的机器人是如何胜任写广告这样的创意工作,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生动内容?
原来,人工智能通过人工复制建立一个数据库,里面收录了一百多万条词汇,按照情绪感染力标记和评分,包括六个元素(叙事,情感,描述,号召性用语,格式和单词定位),最后分析这些元素进行调整来创建数千种组合。
摩根大通的首席营销官Kristin Lemkau告诉《华尔街日报》:“这种技术令人难以置信。它改写了复制文字和头条新闻,这是一个文案人员用主观判断和经验所做不到的。”
不知你读完这个新闻,又作何感想?
事实上,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和算法确实比人类更胜一筹,问题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应该如何发力,才能确保走的更远一些呢?
在我看来,是时候挖掘我的潜能,打造我们的多维竞争力了。
一、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
决定你在职场中身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在于你拥有怎样厉害的技能,还在于这项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在经济学中,稀缺与选择无疑是一组重要的概念。
如果把人比作一件商品,我们绝大多数人找工作就是为了能够出售一个好价钱,只要有市场,就一定会存在稀缺,稀缺的形成恰恰是基于两大基本事实之上的,即:
1、不仅某企业需要,其他企业也需要;
2、每个企业的需求是无限的。
在这种前提下,每个人的能力稀缺性就会慢慢拉开差距,有稀缺就会有选择:买家愿意花钱买你的时间,你就得提供买家需要的价值,而如果你所提供的价值只有10%不到的人可以提供,毫不夸张地说,你获取丰厚的报酬享受丰盈的生活并不是难事。
我们举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
例如,一个程序员在某企业做某个细分领域或项目的程序开发工作,如果从稀缺角度衡量,TA应该思考的是这个细分领域或项目的前景及普适性如何:如果离开了这家企业,之前的经验和技能是否能顺利迁移到其他企业中?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位程序员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争取做到业内专家或高手的水平,以确保自己提供的价值只有市场上不到10%的人才能提供的,这样,TA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而如果这位程序员所从事的领域或项目只是这家企业独有的,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这个项目是未来的趋势,TA所在的企业是行业龙头,这属于“行业先驱者”地位,如果在未来的三五年内,这项技术或项目会越来越普及,那么这个人只要沉下心来好好做,未来的身价也是不可估量。
但如果这个项目也不是未来趋势,公司也非行业龙头,整个项目只有这个企业内部采用,不具备普适性,那么这位程序员应该尽早跳槽,否则呆下去,只会让自己的身价缩水。
所以,稀缺与选择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
你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由你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只要你在某个维度上达到了稀缺的水平且具备这个维度能力的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你的身价自然不在话下。
二、
然而前面谈及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注意一点。
如果你是一名核算会计,尽管财务核算的经验很丰富,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财务软件及机器慢慢投入市场继而推广使用,不论你做的多好,你的竞争力依然是在下降的,你变得不再那么稀缺,因为你的竞争力强弱和市场竞争密切相关。
市场竞争强,必然会对你的竞争力形成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你和机器人比单一的技能显然是不占优势的,倒不如从多维度竞争力入手。
多维度竞争力是实现“占优策略”的一项重要手段。
所谓占优策略,出自博弈论中,是指不论竞争对手如何反应都属于本企业最佳策略的竞争策略。
举个例子。
零售行业中,“多快好省”决定了用户是否产生购买行为,如果某个平台同时占据了“多快好省”四个维度的优势,无疑就实现了“占优策略”。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取得了某个维度的竞争力并实现了稀缺之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发展其他维度,让自己逐步实现占优策略。
如此一来,即便未来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由于实现了占优策略,同样也能在竞争者中占据优势。
这种案例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
就拿运动员这个职业来说。
退役后的运动员普遍要面临职业转型的问题,由于在盛年他们忙着体育训练,学历普遍不高,因此对于退役后的运动员而言,转型之路往往并不乐观。
但类似于李宁这样的人物,却在后期开辟了新的战场,没错,这就是商业。
假设李宁在之前的运动员生涯中获得的竞争力有90分,后期在商业领域也打拼到了90分,两个维度加起来得有180分,显然比单一的运动员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单一运动员最多也只能在这个领域获得100分。
三、
问题来了,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多维竞争力呢?
曾经有个训练营的学员W头脑聪明,他本人是学数学的,但是对阅读也很感兴趣,另外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既能当众表达无碍,又能很好地独处。
试问这样的人,未来应该如何打造多维竞争力呢?
这里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能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看看能做哪些努力和突破。
1、专业是根基;
在W这里,他给自己数学专业的分值打到了85分,也就是对自己的专业功底还算是比较自信的,另外他还告诉我,自己对证券、股票这类知识很感兴趣,并且学起来很快,饶有乐趣。
2、通用技能是翅膀;
与此同时,这位W同学的阅读能力惊人,在两天的训练营过程中,他对很多同学比较头疼的概念及量表表现的轻松自如,他说这是自己多年训练的结果;
这些年的阅读实践让他能够静下来阅读那些看似枯燥的硬知识文章,渐渐地具备很多同龄人不具备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同学的写作能力更是可圈可点,他自己长期坚持阅读笔记的输出,并且还获得过稿酬。
经过两天的训练营下来,W同学明确了自身的潜质和优势领域,渐渐清晰了未来的发力点。
四、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随着英语翻译机器的盛行,对于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需要做哪些努力呢?
结合今天说的多维竞争力,我们给出一个参考路径如下(非标准答案,仅提供其他维度的思考角度):
如果你英语很棒(专业根基),又懂得运营(通用知识),还对时尚触觉敏锐(潜质),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不妨考虑欧美时尚博主的路径,或者往商业延伸,做海外采购的网红,等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多维竞争力是建立在单维竞争力基础之上的,你必须在单维上做到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再拓展多维,无疑会给自己拓宽出路;而不是本职工作做不好,就巴巴地去拓展“多维”。
就好像李宁后来的商业帝国版图,是建立在李宁作为运动员时期“体操王子”的殊荣之上的。
如果没有卓越的单维竞争力,多维就是一句华而不实的空话。
以上。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