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打下水文的女孩
上次见敏的时候,她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还是那么瘦小,跟父母在一起逛书店,她母亲让我推荐书,便给她推荐了几本,结果付款时又遇见她,却发现她买的仍然全是《三体》等科幻、魔幻类书,见了我,她有点不好意思。
我好为人师,仍建议她多读点现实一点的书。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犹如采蜜,倘叮在一处,所得有限,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上学的时候就发现敏的偏爱,她当时酷爱哈利波特。没想到这么多年她依然痴心不改,情有独钟。
事后,记起多年前写过的屈指可数的不成文的所谓下水文,还是她主动帮着打出来的:
聆听战争之音
提起战争,就想起“风萧萧易水寒兮,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提起战争,就仿佛看见古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提起战争,耳畔就仿佛听到了南京大屠杀三十万死难同胞的呼号。
自从有了战争,人便无可避免地被打伤了各种战争的烙印,人的智能、体能等潜能都得到极致发挥,在历史的长河中跋涉,邂逅飘然而至的古圣贤文人,触及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聆听战争之音.....
汨罗江畔,孤独的屈原仰天长啸,曾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万丈豪情化作泪如雨,“一扫秦六合”的秦嬴政在火海旁狞笑,片片飞舞的纸片像文人无可放置的灵魂。
汉末,一代枭雄登临碣石,慷慨咏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代蜀相“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长使英雄泪满襟”南唐后主生不逢时又偏生帝王之家,怎能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为战争,便有了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和哀伤,有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伤感与失落;因为有了战争,耄耋之年的陆游发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苍凉和无奈,伫立江边的杜牧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痛心和慨叹。
战争让婉约词派的李清照也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阳刚之气,衣衫飘飘,人比黄花瘦,战争也让将领岳飞萌生“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切齿之恨。
战争引发《君子于役》中怨妇的望穿秋水的期盼,造就《石壕吏》中老妇应征的无奈与凄苦。作为弱者的古代女子,也逼出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巾帼英雄花木兰,催生了侠肝义胆的穆桂英。
战争中,岑参眼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景,范仲淹见证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苍凉。李贺目睹“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悲壮。除了他们和史官,“将军白发征夫泪”背后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缠绵悱恻的情感,都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
俱往矣,文人的身影渐去渐远,留下无尽的思绪。这世界,一刻也没有停止枪声和爆炸声,阴霾密布的天空一直在渴望——有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飞来。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