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枚重度厌读患者,我终于找到了自救方法
文|董大壳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7779/d4ba2a0e7f3f9b0c.jpeg)
阅读可能是很多人的心病。
看过的内容记不住怎么办?
这本书我不喜欢看,但是我必须去看怎么办?
我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是就是不想读?我没有时间?
……
关于阅读这件事,相信我们都挣扎、放弃、怀疑、也坚持过。一方面,我们想要通过阅读让生活重新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另一方面,阅读这个小怪兽似乎总是喜欢和我们争锋相对,而结局往往总是我们败下阵来。
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听之任之吗?
1.了解大脑构造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7779/db1c31dad4db94c6.jpeg)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我们阅读的基础——大脑。
我们的大脑一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爬虫脑、哺乳动物脑以及爱因斯坦脑。如上图所示,爬虫脑是控制机体本能的应激反应,哺乳动物脑掌管情绪部分,而偏理性的部分则是由爱因斯坦脑负责。
大脑,对于阅读,存在这样的生理表现。
在阅读时,如果你强迫自己去阅读或者你本身对这本书并没有多大兴趣,前两个大脑会作出抗拒反应,即使你将这本书过了一遍,但能够记住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大脑的前两个部分会自动地帮你过滤掉,因为他们得到的讯息是这个东西根本就没用。这个过滤机制是生理反应,我们本身不能阻止这种改变。
所以,对于看不进去的书,我们得改变战略,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2.巧用兴趣金字塔(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7779/bc98f22b2989f5a1.jpeg)
这里,我们给出了解决方案。
有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对不同的事物所呈现的的兴趣程度不大相同,这个程度可以用兴趣金字塔来表示。
兴趣金字塔的底端也就是最底层的是感官兴趣,其次是学习兴趣,最后是职业兴趣。我们的大脑对这三种兴趣类型所呈现的兴趣是层层递减的关系。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醒。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即使对该本书缺少兴趣,我们可以尝试着找到该本书其他有意思、有趣味的地方,比如插图、某些句子,大脑对这些视觉性的地方会更感兴趣,然后我们再慢慢地将兴趣的等级一步步地上升,直至你的目的地。
3.利用大脑的偏好(记)
在其生理构造的基础上,大脑偏好简洁化、结构性强、图像化以及奖励自己(这一部分更适用于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记不住或者怎么做读书笔记)。
✔简洁化
大脑不喜欢看一堆堆的文字,因为这样会给他一种视觉疲劳或错觉“原来今天已经学了这么多,看了这么久,那就休息一会吧”。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配上一些简洁的图,会远远比一大段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结构性强
我们大脑喜欢结构化、体系化的东西,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
✔图像化
大脑偏爱图像化的信息,现在有很多手绘老师、手绘达人在进行图形的绘制,把复杂的概念变成图像化的内容。
✔奖励自己
奖励自己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买一件衣服或者吃一顿饭。
《驱动力》这本书中讲到:胡萝卜加大棒这样的外部激励措施已不是激励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最好方式。
我们可以将自己习得的内容通过朋友圈、简书、公众号等方式分享出去,获得的内在认同远大于外部奖励。
阅读只是第一步,运用才是终极目的。愿我们都能看得了书,也打得了生活中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