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秀】营盘·我们的军旅记忆
叫营盘也好,叫军营也好,叫兵营也好,对当过兵的人来说,在这里,留下的是青春故事,承载的是军旅记忆,难以忘怀,历久弥新。
也许,我是较为幸运的一个,能在绿色营盘里生活三年、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从一个毛头小伙走进中年岁月,营盘一座换了一座,见证着我走过的那一串或深或浅的人生脚印。
那是一座追梦的营盘。最初的这座营盘在邙山,处在南鹿的半山腰,周围有个小村庄,才不显得那般孤独。冬季的营盘,有些荒凉,枯树干草,寒风呼啸,红砖高墙。由于一队队新兵的入营,整齐的营房,绿色的军装,青春的脸庞,顿时生机勃发。我就在新兵的队列里,为了圆一个军官梦,毅然决然地开启从军之旅。
那是一座成长的营盘。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结束后,我打起背包坐火车经陇海线从郑州南下,来到豫南一个小县城里的营盘。院子不大,操场不小,密布的红砖房里,住着五个基层连队。我在机枪连呆了四年,直到最后一年考上军校。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一个普通士兵的成长,由此而谱写出的一曲青春之歌。
那是一座奋斗的营盘。我所读的军校在腊山脚下,营盘整洁有序,宿舍己是楼房,礼堂,操场,花园,办公楼,教学楼,生活区,把错落有致的校园规划为一座培养军官的火热熔炉。在这里,我们安静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琼浆;我们艰苦地训练,不知疲倦地提高带兵打仗的技能;我们快乐地生活,结下了陪伴一生的师生情谊。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骄傲的。
那是一座淬火的营盘。我在作战部队基层连队当过两年指导员,这个叫火箭炮连的连队驻扎在偏僻的乡村,营房是新建的楼房,宽敞气派,设施配套,这为带好兵创造了良好条件。扎根基层,带兵爱兵,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与韩连长搭档,齐心协力带出先进连队。新的营盘,见证了一个基层带兵人的淬火成长过程,也成为如今改革强军最为有力的通行证。
那是一座座成熟的营盘。从团到师,从师到军,从军到军区,营盘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成熟配套,也让我不断地走向成熟。在这里,我们为改革加力,我们为强军奉献,我们努力拼搏着。
曲指算来,我工作生活过的营盘己经超过了两位数,大大小小的营盘我去过的有三位数了,那里有我们深深的印记。
那里有我们的青春与梦想。这让我想起老班长郭正平,他对勇于追梦的我说:有理想是好事,相信自己我能行,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我就是记住了他的教诲和提醒,一步步迈进了军校的大门。
那里有我们的泪水与欢歌。我当指导员时,战士小高背着两个处分来到连队,为了躲避艰苦训练私自离队,得知严肃处理他时,吞下一把药片要自杀,到卫生队告诉医生吞下的是一包止痛片。我冷静地想了想,一定不能歧视受处分的战士,就与他结成帮教对子,春风化雨暖兵心,终于把他转变了过来,而且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那里有我们的苦难与爱情。我曾采访过士官孙长义的爱情故事。他的妻子叫李成香,山东临沭县的才女,一心帮孙长义操持农村贫穷的家和老人。孙长义转了士官,而李成香却因赶制鞭炮炸断左臂,苦难让俩颗善良的心靠的更紧。我以《真爱是一生一世的缘》为题,采写发表了一位普通士兵和他残疾妻子的故事通讯,后来被河南省组织的新闻竞赛评了奖。
那里有我们的奉献与不舍。1998年是我所在师的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调整改革师降格为旅。在改革的前夜,部队闻令出征长江抗洪抢险,面临退役的官兵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在长江大堤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胜利凯旋后征尘未洗离队返乡,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埋怨委屈,依依惜别时,难舍军旅情。现在回起那一幕幕离别时的画面,依然激动不己。
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道来,还有更多的情怀可以抒发,还有更多的感想可以表达,而我却找不到比营盘更让我熟悉的字眼。
我庆幸,每一座营盘都扎根在我心里。
我怀念,每一座营盘都让我流连忘返。
老营盘,记忆依旧。
新营盘,把根留住。
【生活秀】营盘·我们的军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