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随记:可以无大过矣

2019-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这一集的原文是: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先生的翻译是:

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这一集也是容易产生歧义的一段话。原因就在于恐怕说得有点绝对了。

如果把原文的主要部分摘出来,就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君子而不仁

可以把ta理解为: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也会有过错;

另一种是,小人而仁者

可以把ta理解为:自我中心的人也有做对事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种情况,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也就是一般常说的:好心做了错事的情况,或是好人也做了错事。孔子自己的话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说: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第七》)

也就是说,孔子自己承认: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专心研究《易经》,以后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

至少证明他老人家确信自己的小过还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种情况,自我中心的人做对事的情况,原文认为这种情况是‘未有’

这样讲未免太绝对了。一个人可能有很多所谓的缺点或是不足,但是,哪有人是纯粹的一无是处呢?这就好比要找出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人一样,都是很极端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不要动辄扣帽子,君子如何小人怎样,还是应该回归到人本身。人的特质是什么?两个字:善变。详细讲就是:人性向善,同时人又是会变的。求上进的人也可能出现退步的情况,走在邪路上的人或许也会有悔改的一天,这些都是变数。

对人对事都是如此,要看ta的主要方面是朝向哪个方向变化,这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要看它的走向,虽然过去走过弯路、甚至犯过错误,虽然现在还很艰难,但是,只要前景是正当的、光明的,就值得肯定、值得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如果相反,过去一路走来都是步步为赢,现在风光无限,貌似一帆风顺,但是却忽略了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甚至开始骄奢淫逸、为所欲为而不自觉,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还是要强调先生的一系列观点:人性向善、见贤思齐、择善固执、止于至善。从这四个阶段来把握自己,日新又新,就接近‘可以无大过矣’的境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