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文具会那么贵?

在这个开学季,许多家长抱怨一些文具太贵了。他们刚给孩子买了一套铅笔、橡皮、笔记本、便利贴、电动转笔刀,实际花了200多。一些号称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缓解手写压力的高科技笔,每支售价数百元。大家惊呼,“一两块钱一支笔的时代结束了!”
而在其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文具企业的集体转型。要知道,这些年传统文具的市场规模一直在萎缩。2019-2021年,中国办公用纸年销量增速为-3%,纸质笔记本和钢笔销量增速分别为-7.6%和-3.9%。
传统文具的萎缩也不是暂时的,一是老龄化导致的学龄人口减少,二是智能办公的普及。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普遍不看好文具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晨光的股价已经下跌了50%。
文具企业应该如何自救呢?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高端。当然,如果你的高端只是贵,却没有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是正确的“高端”姿势?我们可以看到,晨光和得力这两个文具龙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陈光的答案是把文具做成一种文化创造,从工具产品变成体验产品。晨光在这条路上一步步升级,越玩越顺。
比如和故宫、大英博物馆联名的文具礼盒,都成为了爆款。还有海贼王联名的“航海王新征程系列礼盒”,三支中性笔,一个硬壳精装,一卷胶带,外加一个文具盒,花了80多块,这款礼盒一上市就被年轻人抢购一空。
然后,陈光干脆又启动了万超文创。其晨光生活馆、九牧杂社定位于名创优品、酷我音乐万超等文创万超店铺。产品不仅有各种创意文具,还有盲盒玩偶、帽子饰品、迷你音箱、风扇等充满设计感的杂物。去年,生活馆和各种俱乐部的销售收入为9.5亿元,是晨光增长最快的部分。
对于陈光的文化转型,教会了我们如果想做体验式产品,那就干脆用你的实力,彻底切换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来获得体验。
而得力给出了与晨光不同的答案:既然智能办公势不可挡,那就积极拥抱它。
传统办公文具的市场在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办公文具行业的消亡。其实我们跳出纸、笔等传统文具,从“大办公文具”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这个市场还在增长。但是需要的具体产品变了,谁能提供智能办公场景的产品,谁就能吃到这块蛋糕。
近年来,得力将业务重心从传统文具转移到办公设备、数码印刷、云技术、智能互联等领域。比如在数码打印领域,有效打破了国外品牌对打印机技术的垄断,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激光和喷墨打印核心技术的企业。
比如得力推出了得力+App,涵盖考勤门禁、签到、智能会议、收银支付等,简直就是小钉子。单个App的功能上,可能不如钉钉和飞书,但也有智能会议设备、智能考勤机、智能摄像头、打印机等硬件,这些包装的协同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困境下,文具企业探索出了不同的转型之路。晨光成为了文化创意平台,得力成为了智能办公服务商。
在面临考验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能让你活下来的方案都是好方案,在商业的考验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