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产业园异地复制,怎么做靠谱?
产业园区异地复制,这个话题在业内始终莫衷一是,尤其是在经历了太多复制失败产品后,大家对于“千园一面”或是“一副方子治百病”的园区复制模式开始敬而远之。但是真的不能异地复制吗?今天《园区百佬荟》邀请到上海京航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北航张江众创空间总经理金鹏,聊聊北航科技园异地园区复制模式如何取得成功。
北航科技园是北航自有产业园区,也是目前国内大学科技园序列中排名第一的科技园区。成立于2000年,2012年获得全国排名第一的称号,并开始了全国化园区复制之路。先后在北京、西安、郑州、洛阳、烟台、常熟、上海建立分支机构。
北航科技园复制的主要模式为建管分离,不得不承认,其实科技园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很强烈的地产开发性质,产学研的模式是趋势。
为了保证园区品质,在某地建设的时候,一定是成立两个机构。一个是开发机构,负责调研、政商谈判、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后期招商。
另一个机构为运营机构,这个机构在初期调研阶段就参入进来,一直到开发招商完毕接管园区运营。两个机构相互独立,相互依托。各自有各自的考核指标。分开考核,以保证园区建设品质和后期运营品质。
运营方面,北航科技园的主要特色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科优势,因为这座大学在空天信方面具有其他高校无法超越的优势,所以北航科技园自然而然的就集成了这一血脉。
在目前的几个园区当中基本上都是依托于这几类产业而定位的。比如西安北航科技园,是依托于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和北航科技园的双重优势而发的。它的产业定位为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园区类型定位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这样,一方面利用了航空航天大学的产学研优势,另一方面利用了当地政府的产业定位和招商优势,很快的形成了一块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又比如现在上海第一个项目,北航张江众创空间。张江给政策、北航出技术指导。试运营一个月,聚集了数家航空服务的分包团队,这些分包团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而且服务提供者也是慕名而来。
我认为目前的大众创新,谁都想搞创业园的时代,专业化园区的建设势在必行。
问答环节
问:北航科技园是从政府拿地自建园区自行招商吗?
我们的模式不太一样。北京的模式是自建自招只租不售,上海是租来自建自营,郑州西安是政府给地自建自招售租结合,烟台和沧州目前是PPP模式,所以没有一定的方式。因素有很多。
问:产业园只租不售怎么盈利呢?
因为产业园运营毕竟不是公益组织,所以一定要规划好,使得产业园可以持续发展。北京的地方可以两年半收回成本。北京的租金是11-14每天每平方,所以每个地方的特点不一样,决定了该用哪种模式。我们又不是做公益的。
问:做产业园与政府的扶持程度关系大吗?
做产业园区一定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要妄图完全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从政府补贴角度来看,未来对孵化器的补贴要求一定是越来越专业化。
比如张江这个地方,一年一个新政策,近几年也越来越趋近于普惠政策向着考核政策过度。今年4月份即将出台的政策很有可能是和孵化器绩效有关,有多少个项目,毕业多少个、拿到知识产权多少个、挂牌多少个、上市多少个都是按个数给与补贴。如果你是二房东或者变相搞开发,这种补贴是拿不到的。
问:前期调研一个城市,都要考核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达标了这个城市才适合进驻?
调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发调研,一方面是产业调研。这两点都很需要,也是一地一议。地产调研主要是当地团队对于物业的喜好,我建议找找戴德梁行的调研报告,可以受到启发。
产业调研又分为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政府模块,第二个是企业模块。
形而上的,都好说,形而下,就要面对老板的业绩要求与招商考核了。最终还是看结果说话。想说的是:任何产业园的成功,都是基于当地的产业需求带来的,还有的是顺势而为,政策驱动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