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班这点事儿读书

管理学理论实践之管理实务——《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75人  墨攻科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两部代表作。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这里介绍的是《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管理者怎么进行目标设定,如何进行决策,如何进行沟通,如何进行自我提升

价值观优先 OR 绩效优先

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核心就是有效,达到好的绩效目标。这个观点其实与目前主流的大公司的评价体系不一致。目前很多大公司都是把价值观排在首位。例如,阿里可以因为不符合价值观开除掉用脚本抢月饼的员工,这些员工里面不乏优秀员工。
那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本质上讲,统一的价值观是为了团队整体绩效更好。如果团队里部分员工个人绩效能力强,但不符合价值观,会加大团队的管理难度,容易造成项目失败。所以一般的管理者会优先考虑使用价值观来约束下属。
在我看来,绩效优先还是价值观优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管理者需要进行平衡。林肯可以因为蔡思内战期间有效的维持着财政部的运转,为内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而对他觊觎总统宝座,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可以在蔡思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再三要挟时辞退他。曾国藩一开始统御部下很严,后面在湘军攻下南京时,也纵容部下抢夺财产。
管理者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裁定。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打工者最好不要太过锋芒毕露,不服管教,否则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目标管理

通过参与制定合适的目标,并检查是否达到。这块其实就是韦尔奇提到的,组织的战略。也是我认为华为做的比一般公司好的。通过五看三定牵引SP、BP,设立年度目标和计划。具体可以参见管理学理想实践——读赢和商业的本质 战略一节的内容。

决策管理(如何开会)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章节。对比《赢》《商业的本质》和其他管理学的书,都很少讲到如何开会。(当然,罗宾斯在他的《管理学》一书中也有探讨如何做决策)
这块我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一个精华。因为绩效、目标以及沟通都属于其他管理学书老生常谈了。但很少有书教我们怎么做一个很好的决策。
德鲁克老爷子在这里给出的方法特别像Ray Dalio在Priciples提出的方法。

德鲁克老爷子认为,做出有效决策要分为以下阶段:

沟通

德鲁克老爷子并没有在此提出更多的沟通方式,只是提出,上级要倾听,识别出下属的想法。即使识别不了,也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期望。让下属意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就算是沟通的成功。

自我提升

这部分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德鲁克老爷子洞察了知识工作者的危机,不仅仅是管理者危机,也包括所有的领域专家的职业成长危机。

知识工人,特别是有高度成就的知识工人,在刚过40岁的时候,可能会陷入一种精神危机。到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知识工人将不可避免的达到其最终职位。也许,他们还会在自己的企业中实现其最终职能——或者是市场研究,或者是人事培训或冶金。突然之间,他们不能再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了。......换句话说,在大约45岁之前,管理人员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一种了属于组织以外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他需要这样做,但这同时也是为了他所在的组织。这是因为:如果一个管理人员由于在生活中没有兴趣,而自己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职务上退休”了,那么他不大可能再为企业做出任何贡献。他对自己和自己所在的企业——负有这样的职责。即作为一个“人”来培养自己,以便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组织,依赖于进一步的提升或新的不同工作。同时,他也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兴趣上

一位第一流的工程师常常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号的管理人员,因为他有“分析的能力”和“客观的态度”。但是,要做一个管理人员,还要求具有体谅别人的能力、理解别人如何工作的能力以及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对如个性这样的“非理性”因素有敏锐的感觉。

在这个部分,德鲁克老爷子希望我们要深刻理解自己的长处,然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式,尤其是要有新经验。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要积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得到新的经验,提升我们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