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适用的天才培训计划
在《成长的边界》一书中所讲到的关于心理学讲师波尔加夫妇,因为对教育感到失望,而开展的一场在家庭中开展的教育实验,通过他们的精心计划,训练,培养出了三个优秀孩子的事例。
他们的三个女儿都没有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而自己在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计划。他们把孩子的生活学习作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该运动,什么时候该学什么,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他们为孩子聘请了专业的教练,自己也在教育的过程中费尽了心思,既要担任老师和辅导员的角色,也要扮演父母的角色。
在他们的详细计划和培训下,三个女儿都成长得非常出色,并且在国际象棋领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以至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让人很多笃信天才是可以规划的,认为刻意练习,坚信一万小时定律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从这个案例看来,我们在佩服赞叹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关于教育的问题,不但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想要获得成功,取得好成绩,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更是父母硬拼出来的。波尔加夫妇之所以能将三个孩子放在家中自行教育,并且将孩子培养得优秀出色,这其中所隐藏的不仅仅是波尔加夫妇在思想上的开明,也足以说明他们的是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他们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就是相当高的。
首先在经济和生活上来说,他们定是有非常扎实的经济基础,在时间上能够自由安排。这样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孩子,把原本学校老师需要担任的角色接过来。再者他们本身的技能,知识文化,以及思想见解就与常人不同。作为普通人来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巴不得送到学校,因为自己本身不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对知识传授教书育人这项必然是有所欠缺的,即便是自己有时间,也未必能有耐心,未必能针对性的辅导孩子。看看我们现在家长辅导作业的情形便能预想。
这样的天才培训计划看似非常地成功,但却未必适合每个人。作为普通家庭来说,纵然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也敌不过一日三餐的重要性。首先作为父母来说,成年人的世界不止有孩子要管,更有家庭责任,要去赚够足以维持家庭消费的经济,是不可能长期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同孩子。再是孩子不上学,短时间在家,可以母慈子孝,长时间在家就是鸡飞狗跳,家中没准跟打仗一样,如果父母做不到如波尔加夫妇那样的陪伴,将孩子放在家中教育有欠妥当。
孩子去学校,就是在一个小社会里生活,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同学老师们的相处,也是要学习为人处世,与他人沟通之道。走进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学习。若是孩子长期在家,不与外界接触,也是剥夺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自由和权力,也可能会造成与外界的沟通障碍,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再好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不是所有好的教育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可以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我们应该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没有所谓最好教育方法,只有适合某个孩子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成长是一个过程,中途会有很多路可以走,平坦大道也好,泥泞坎坷也好,不要高兴得太早,也不要悲伤得太早。作为父母,我们愿意陪着孩子一起摸索出一条适用孩子走的路,不求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求孩子健康快乐,做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便好。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