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快速记住你说的话——《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1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点点吉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金字塔原理》
要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最快的办法就是顺应或利用身体的本能,再加以训练。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开篇就提到了,为什么这个原理好使,就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大脑的自动归类功能。
因为将事物归类或按某种逻辑串联起来,有助于记忆,大脑可以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记住他们。我们的身体在偷懒这件事上真是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
或许你觉得太抽象,那就举个书中的例子:老公要出门,老婆要他顺便买点东西,他一边穿衣服妻子一边说,前前后后总共说了9种东西,分别是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
你要是老公,你能记住几样呢?最后能买齐三样都算记性好的了。
但是,如果你试着将其归类呢?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记。
蛋奶类:酸奶、牛奶、鸡蛋、咸鸭蛋
水果类:葡萄、橘子、苹果
蔬菜类:胡萝卜、土豆
现在,你只需要记三个类别,每个类别下不超过4样东西,就算记不全,肯定也比刚才记的东西多。
这就是个最简单的找到逻辑关系、抽象概括的例子。所有的思维过程都在使用这种分组和概括的方式。
当你成为表达者(比如演讲、写作时),要想让对方短时间内记住你的观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先提出总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自上而下表达思想(看上去就像个金字塔结构)。
大多数人的大脑都是按顺序逐句理解作者的文章(或演讲),然后从中寻找共同点和逻辑关系。但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不同,可能最后找到的逻辑关系千差万别,从而get到的中心思想也完全不同。
所以,你在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核心逻辑和结论,再去层层展开,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误解。
因此,金字塔式的表达,是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
但是,你思考写作的过程,却是自下而上的。这个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