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欲沉沦
题记:沉沦,一意零落、沦落;又一意沉溺。
我要过的一生,追逐无尽智慧而诠释痛苦,渴求飘渺无定之爱来缓解孤独。
无论矫揉造作,还是真情定格,且看光阴定夺。
1
冬春之交,风声大得隔着玻璃都能塞进耳里,靠墙是瓷砖,像风透过了墙,吐着凉气。几盏安静亮着的日光灯,偶有飞蛾驻足。满堂寂静,温热的呼吸和心跳都被拘于一室之内,唯有书页翻动的声音是自由的。一个个被命运压弯的背脊,或埋头苦耕,思绪散在紧蹙的眉间和笃定的笔尖,或切切察察,问题释然的灵机一动和与心悦的他或她说上一句话的暗喜。日升月换,没心没肺地奔赴这场残酷的青春盛宴。这就是高考。
我总是那个置身事外的样子。课桌里总留出位置放课外书和随笔簿,每天必须翻上几页,记下几笔才觉得的安心。还有几张卷子没写,但掐着表的忙里偷闲是这复制粘贴般的日子里最精彩的一幕了,似乎是在固定的忙碌里找到了有质的充实。这是我的高中生活。
时值教科书里进度到了《江南的冬景》,初遇郁达夫,初遇《沉沦》便是在那个冬春之交的夜晚。规规矩矩的一本《郁达夫文集》,文字间压抑清冷的气氛似乎很适合在天冷的时候读。教科书总是喜欢强调爱国主义,郁达夫自然也被打下爱国主义标签,甚至这一标签盖过了他更为光芒之处,永恒的话题,自我与情爱。那些对孤独的无声控诉,内心波澜涌动被我理解为空洞的叹息,初时对教科书式无聊的爱国说辞腻烦了,未曾细读深想,在我的意识里郁达夫一直是矫情的存在。渐渐这本书这个人也成了我陈年的旧藏积压在书架的某处,它带给我的感觉和触动却深埋在心里甚至我自己都久不察觉,直到我升入大学后的那次契机才突然苏醒。
2
高考这场梦似乎从未醒过,记忆所及之处,便如潮水被按下播放键般疼痛与欢愉感席卷全身。直到现在,仍有余温。说实话我几乎把高考当作生命的终点,从没想过公元二零一八年以后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这决定了如今的我不可避免地陷入迷失。室友说你就是太闲了想太多,教授说迷茫就是青春的常态,郁达夫却说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残雪。
升入大学,万事变迁。离开温室,奔向未知的远方,在另一个坐标里做着和以前一样的事,看似相似的生活,却已被套上了不同的背景。仰首是山俯瞰为城的重庆,从没出现在我的人生规划里的城市,陌生感使内心失去一份原本的自如,没有归属,家万里。在这里,辛和辣组成了城市的主基调,繁华的人间灯火,耳边溢出的重庆语调,人们的笑脸,庸常的生活,我依然学不会习惯花椒,依然记不得重庆是后鼻音(江浙人不分前后鼻音),依然在心底放一碗海水,偶有夜深时,啜饮一番。唯有学习,才让我真正快乐,这句讽刺的网语竟成了我的真实写照。文学是生活也是梦想,所以学习文学让我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感受到亲切的事。也正是现当代文学的课给我契机找回最初的悸动,郁达夫专题阅读《沉沦》,它又一次在我的生命中登场。
已经暮春了,日常去图书馆消磨时间,道旁草地不知什么两季落叶的高大树木散下了枯黄的生命,腥腐气息令人作呕,似是为人群行色匆匆的背影添上一丝阴翳的原因。蛰伏的热气浮动,透过顶开锅盖的蒸汽偷窥那锅里的盛夏,黄昏的天在被山环绕的城里向来没有晚霞,一片澄明寂静的青蓝色。终于解开了耳机线,有些薄汗,夜色正在迅速昏沉,被谁按下了亮度弱的按钮,澄明的青蓝色褪成了微蓝的灰暗,色彩反倒做了陪衬。想来原来快八点了,我仍漫无目的地走着,台阶、跑道、长坡,明确终点,路线却从不单调。我总喜欢游走在图书馆的各个架子间,今日份的寻宝之旅自带目的。寻寻觅觅,当看到架子上“郁达夫”、“沉沦”的字眼便不自觉想起那段清苦岁月,那寒冷的触感,它似乎承载了某段时光,带着温度和重量,再读时附上新的心境,意味便也不同了。
“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淡去了家国之恨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孤独,好像我才是那个沉沦的青年。郁达夫细致地带着感情色彩地去描写环境,把自己的现实和笔下人物揉在一起写,有意识有编排地由忧郁地诗作引入主人公内心的充满人文气息地写法,竟跟我那些不成器的小说有些相似的套路,猜测大抵是小说的共性,诚不敢与巨匠并肩而称。
周作人先生将《沉沦》评说为“受戒者的文学”来与当时断其为“色情小说”的说法对立。青年现代的苦闷,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是一切苦闷的基础,人不满足于现实,而复不肯遁于空虚,仍就这坚冷的现实之中,寻求其不可得的快乐和幸福,此言甚得之。
3
沉沦,一意零落、沦落;又一意沉溺。两者没有明显界线,混合着的意思才得本真。
孤独使我沉沦,一边清醒一边绝望。读书从不让我有什么优越感,也不是愉悦,只是把自己放空在字里行间,浸泡在文人大家的笔墨情怀里,忘记了忧愁,疼痛都搁浅了,犹如一剂镇定剂,又似一颗安眠药,保持清醒却又醉生梦死。抑制的情欲也使我沉沦,说到底是另一种孤独。心无所爱之人与爱而不得似乎有着某种相似的惆怅。文字里情爱横流的描写大可淡然看过,生活里的情爱细若游丝至微至妙,有时简单平淡得譬若尘埃,有时诗意得不可描述,但大多数都是落花流水各有所思,相遇不得,不愿将就,便渐渐搁置年轻的渴求,把精力都放到兴趣上去。但谁不想在这世界上有一个和你有同种炙热情感的人,在乎着你不可否认,爱情有时确实是灵感的源泉,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是我一生最文思泉涌的时候。曾心有所动时在备忘录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对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是情话吗?不是吗?我是对这个无趣的男孩子动了凡心吗?这些问题真的有答案有意义吗?不禁黯然了心火,眉宇间淡了几分神色,是我沉沦了,沉沦在一片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一片幻想和谎言里,也沉沦在无形的悲伤中,我知道,我静如死水的生活,不能连悲伤都失去了。仿佛爱着就是活着,情欲给了我求生欲望,哪怕痛苦我也心甘情愿沉沦短暂的美好。
对于文学,已经不能用沉沦来说了。或许我资历不够,我的许多作品都是断章,兴致意味来了便动笔,走了便搁置了。所以我还没有一篇代表作,只靠写些只言片语的诗篇是糊弄不了别人的,何况我十分低产,不敢动笔。我也总是会怀疑我是否真的具有所谓的才华。“我不敢下苦功夫琢磨自己,害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有一丝希冀,便不曾与瓦砾为伍。”中岛敦《山月记》里的这段话看了很久,它能流行起来也是因为强烈的代入感,没有人愿意就这样承认自己就是瓦砾。但我也慢慢走出这种自卑误区,我暗暗决定,写作只为快乐,最平淡的文字最真实,从心底里抄写出来的誊本。是否有人阅读与赞赏,不过是读者的意愿。创作是无意识的,常常写下后不知所云,不为求得读者阅读而创作,于我更多是用纸去容纳身体溢出的情绪,一种即时情感的宣泄或是情绪沉淀后冷静的思考。如果说忧愁是易逝的雪,那笔墨就是寒霜冬日里的熹微暖阳,消解心上冰雪沉积的重压。
4
步入初夏的相似的夜晚,夜色已暮,钟楼微光,荧荧的红色。闭馆在即,我走在回去的路上,灯离我越来越远,一个人的影子,拉的越来越长。“I’m caving.”,耳机里歌声缓缓,隔绝耳机外喧闹活力又沉默冷清的世界。疲惫是一个人无趣的疲惫,寂寥是形形色色的我们共同又不同的寂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能道来的愁不是真正苦到深处的愁,孤独亦如是。文学对我来说从不是高高在上的,虽然我总不认为自己笔下那点鸡毛蒜皮能被叫做文学,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就是我的生活,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听似“诗意地栖居”,实则相依相融。虽怀着胆怯,但依然向往与愿意倾听的人分享心声。
生活一直如梦似幻,书里世界,作者笔下的不真之真,读者心里的似懂非懂,个人尝尽了个人的滋味,到头不过一声叹息夹杂一抹微笑去面对复杂的人间。平凡如蝼蚁的我们懦弱,不敢壮烈地死去结束孤独地痛苦,但也坚忍,独自背负生来无意义的生命,并努力把这张白纸书写整齐,虽然人生从来就不是什么答卷。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漫长而有限的生命里找一些乐趣,以至于日子不是被虚度罢了。
这漫长的一生里与书与文字相伴,沉沦孤独的思索;长醉不醒,醉在最单调快乐的年少里;愿生活的痛苦待我温柔些,背负地狱行走,若还能遇上个如玉良人,漫长一生在你我手中变得不过短短一辈子,那是上天待我不薄了。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旧作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