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持续积累的那些小事(二)

2017-11-11  本文已影响213人  邱菊也是我

就像之前说的,我一直不认为我是有心理问题的,除了性格与别人有些地方不一样,并没有其他区别,本来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的,我做不了课题写不了论文,只是因为我养成了懒的习惯,所以要改变懒这件事情。所以看什么自控力啊,影响力啊,少有人走的路啊,错误的行为啊等,里面的各种缺点我都能对上号,各种改的途径我也乐意去试,各种大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依然还是写不出论文,做不了实验。就只好往我的确愚笨的路上跑了,然后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打击,就这样眼神闪躲地在撑着。
我开始往信仰和宗教的路上找答案,看《圣经》,对里面的疑问太多,没人解答,而且我也不赞同唯一性,所以放弃了这条路,改学佛法和国学,从心经到金刚经(因为它们两比较出名),其他经律论部部是经典,部部有故事,虽然不了其义,但至少能让我静下心来,入了佛法第一台阶,明白佛学的浩瀚,所以我算是一个有缘的末学。也重新看了论语,如果有缘,大家可以看《缠解论语》,以我现在的视角觉得这是对孔子的话最好的注解。然后和我心中的万世师表孔子对上了号。
告知好友鱼说博士退学,她回:只要不是出家,其他的都能接受。
哈哈,其实我有想过很长一段时间,出家人责任很大的,那是人天师表,而且要出家,其实是要经过父母的同意的,我想要获得他们的同意,就已经是要和他们面对面的解决问题了。所以我觉得出家不是条路,更重要的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出家,所以也舍弃了这路。
真正懂佛学的人都明白佛学和现在的佛教,宗教信仰都不是一回事,当然目前我还是不懂的,我会好好学的。
这是我最终并没有崩溃能整天活蹦乱跳看似没心没肺的样子的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一直以为人的三观的完全形成是在大学(可能只是我这样认为),直到最近一两年我在反思整个自我人格的真正形成的时间和造成一直在原地转圈的原因。
我早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个完整的自我,意思就是我在十岁,就已经长成现在这个样了。过后的时间都只是在修边角而已。那个看似完整的自我里面就许多坑洞,我一直忽视了它们,觉得它们就是极小的事,根本就不是问题啊,而且以我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全可以自已解决问题,或者绕过坑洞,直到2015年我才意识到这些是问题,到2016年我才开始面对这些问题,2017年才真正面对了源头,当然,那源头就是我父母。
刺激我正面去面对源头的点就是我博士毕不了业,所以有时候很奇怪,问题不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时辰未到。

我在这两年里整理出了那些影响我性格的事,定个都是些不好的事情的标签吧,不过我生活中好的事物肯定是更多的,不然就不会有我这么个幸运的人存在了。
写出影响我的事,只是想要放下它们,与自我和解,与我父母和解,我现在并不责怪他们,同样我也希望他们在了解这些事后,也能放下,2016年意识到源头是他们的时候,我没有想要直接面对他们,我怕说了后他们承受不起,因为他们年纪也大了不一定想得通,我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会是两失的局面。
所以处理好与自我与他们的关系这两件事,我才能与别的人别的事相处,包括以后与人的亲密关系。这些影响我的事在这两年里断断续续地告诉过他们,当然可能有些还没有告知。

它们其实真的都是小事,持续且累积起来的小事

我在幼儿园时期有两件事是记忆深刻的,一是:有天老妈因为下午加班,没来得及回家做饭,我和弟弟饿得不行,我就拿着放家里的十几块钱,那个时候应该是我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两根泡桐(用米做的一种零食) 生命里持续积累的那些小事(二)

,当时市价1毛一根吧,我们买了两根,但那老爷爷收了钱没有找我钱,我对钱还没有认识大小,老妈回来发现钱没了然后我就被打得流了鼻血,还让我自己去摘菜叶堵鼻子止血。我恨过那老爷爷很多年,希望他不得好死。后来读高中回去路过那爷爷还在的,所以我现在很高兴我的诅咒没有起作用。其实这事想起来我是觉得好笑的,但事实是在当时我的心里是埋下了恨意的。
另外一件就是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有节目表演,我很积极地参加跳舞,每天开开心心地排练,快要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跟我说:邱菊,你不要去跳了。
我问:为什么?
她回:你们家买不起跳舞的衣服。
四岁,我当时那个火蹭地冒上了头,那时我语言匮乏,没有词来说什么,只记得心里许了个誓言以后要赚很多钱,要用钱砸死她。
哈哈哈。。。这些回忆起来真的是特别好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好笑的。不过就此断了我跳舞的路倒是真的,而且这件事是影响到我后面的人生走向的。

我在六一儿童节那天用我妈的口红给我自己画了个妆,当然水平不好,肯定是个大花脸,还用口红给我弟也画了。牵着他先去看表演,我们太小个,挤不进去,就在外围看了会,然后我就牵着我弟去我妈当时上班的地方,我妈惊讶问我们怎么去了,我只是告诉她我不读书了,她问为啥,我还是只是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去爸爸学校读,当时我爸在堪加镇的祠堂坝小学教书,而我们住小院镇,两个镇有十几公里距离。
估计我妈也是没有拗过我,只好同意,但是她要上班,只好把我送到车站,托付给一个车上认识的人,还记得她给我买了双新凉鞋,车只能到镇上,要去祠堂坝小学还有6里路,那个时候都是泥路,碰巧下雨路很烂,我没舍得穿新鞋走,就把鞋子挂书包上,打赤脚走的。
走到学校的时候依然记得我爸靠在办公桌旁在和别的老师聊天,见到我惊讶的样子,问我怎么来了?那个时候1992年,电话邮件什么的是没有的,远程交流全靠口头代信。我说我要来你们这读书。当时祠堂坝小学没有幼儿园,他们商讨过后的结果就是让我在那里多读几个一年级,就当是读幼儿园了。

只是后来一年级考试考得很好,好像也没人在意我多大,就这样开启了我读书的生涯。

4岁多的年纪,我心里种下了仇恨,种下了报复。当然现在早提不起什么仇恨报复类词。
在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会觉得4岁小孩子那么可爱,我心里怎么会是另外一番事物。有些可惜,有些羡慕别人。因为我童年的确是缺失了。
所以,不要觉得小孩子不记得,所有事情都记得,所有事情也都懂。
其实孩子在一出生该有的都有了,只是后来通过学习表达了学到的东西能表达出来的,这里就有个本性使然的事了。

如果父母看懂了孩子的天性天赋,依照他们原来的样子给予他们引导,那么他们就会很明显的快人一步,自我认同度是很好的,那么完成这个世间的旅途的体验会相对愉快些。
而如果父母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觉得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者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迷失自我,失去本真,怀疑一切,跟着大众的步伐追赶,忙忙碌碌过这一生。

就像宇宙本来的样子其实一直在那里,科学能观测和界定或者能实验的只是科学家借助科学仪器能做的实验,仪器看不到的范围大家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科学家先验的头脑想象假定出那些事物,再依靠金钱去造仪器,然后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所以科学里有证伪和得证。
完全相信科学否定其他也是一种迷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