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607个日夜,回归一群人的家园。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佳佳董

大河年会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从17年“寻找读书会的种子”,到18年“百川汇流——共建精神家园”再到今年“家园——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大河发展的五年里,为无数人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

大河读书会2019新春年会 年会现场

而我因为大河,扎根衡阳,也是因为大河才真正认识我的故乡。

衡阳

在耒阳有神农创耒、蔡伦造纸;在南岳有祝融取火、缧祖制衣;民国时期衡阳被誉为小上海,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50年代衡阳启动八大厂,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衡阳被称为“工业重镇” ;衡阳经历了47天的衡阳保卫战,全城只剩下五栋建筑,却又在这片废墟上建立一座新城,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当我在台下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走过历史的荣光,对衡阳的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城市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知道多少人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又或者我们是否在传承和创造故事,是不是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已经模糊,若干年后,我们的故乡在哪里,哪里又是家园呢?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又能称之为家园吗?

17年加入大河的时候,我永远记得许总说,大河就是要改变这座城市的基因,让文化自信成为血液流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共建精神家园,共建阅读之城。我常常会听到大河的故事,南岳山后,莲花峰下续梦俺,五个发起人,最初以及坚持到现在的梦“把衡阳文化带入全国”。这就是大河读书会的起源,大河,为传承而来。

南岳山后莲花峰

17年读书会经历来两项改革,“以公众演说重塑内容升级,以种子计划推行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种子计划从60期活动正式推行。18年年会640人的年会现场座无虚席,发布了新的slogan“共建精神家园”,更是提出大河读书会的三大基因,“文化属性、公益精神、去中心化”,我们的价值观是“人人创造人人获得”。19年年会蕙姐在“大河的探索”中讲到18年我们创办了溪流学院、鹅卵石社区学校、30家分会的故事等等。

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把读书会开到了村里田野边,把挽着裤腿干农活的农民吸引到了读书会,他们说“我读书是没什么希望了,但是我想让我儿子看到一个爱读书的爸爸”;溪流一期30个学员顺利毕业,耗散理论让学员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越来越多的分会相继成立,大家会在周末因为兴趣相同聚到一起,比如电影分会、家庭教育分会、摄影分会、朗诵分会等等,也会因为同在一个地方相聚在一起,比如耒阳分会、南江分会、南华分会等等。在这个城市越来越多从大河走出去的会员,又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点影响着更多的人。

大河滩

从五个人,到一群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河。可贵的是这样一群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保持初心。

我总说许总,每次离开办公室不关灯,许总说,我的办公室就留一盏灯不关,他说这是城市之光,我每次开车从楼下经过的时候看着五楼亮着灯,我就心安。大河的努力就像这盏点亮城市的微光一样,微弱却坚持,坚持影响更多的建设者一起照亮这座城市。

大河文化五楼外景

筹备年会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年会倒计时15天的时候推翻了原有的策划,倒数第9天主讲完成15000字的初稿,却在试讲全部推翻。接下来几个晚上灯火通明,内容组的刘洁老师、一哲哥、清风姐、蕙姐、程程姐等,通宵通宵的陪着主分享磨稿子,小萌和李想也是彻夜陪着主分享许总找感觉做记录。我们的蕙姐,倒数第四天决定上台,两天熬夜写稿子背稿子,蕙姐作为一个60后本可以舒舒服服工作生活,却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电脑前就是凌晨五点,默默一个人在会议室背稿子,超强的执行力和死磕精神。

办公室灯火通明 试讲 内容组通宵磨稿子 蕙姐写稿背稿 凌晨独自背稿 讨论 设计组的姑娘们痛并快乐着

年会的最后是快闪——陈群洲老师的诗歌朗诵,陈老师说“我承诺大河读书会的年会举办多少期,我就写多少期”,在朗诵的最后,我们几个站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员也是忍不住的跟着大家一起朗诵“这是一个时代的回声,波澜壮阔,向着远方,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后台的佳丽组合

年会过后,我的朋友圈不断在刷新,源源不断的收到大家的反馈,会有人特地打电话跟我们说“太棒了,你们幸苦了!”,这种激动带着收获的语气我记忆犹新,这是一种支持和认可,这种认可会一直鼓励我们一直向前。

在大河,因为有这么一群人,才是家园,家园,因该住着这么一群无所畏惧的大河人。

无所畏惧的大河人

我每次放假回家,很习惯的还没脱鞋就先会把半个身子伸进屋里先叫一声“爷爷,我回家了”,因为我知道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家爷爷总是坐在客厅旁的躺椅上,夏天扇着风,冬天烤着火,对我来说家园可能就是爷爷的那声回应,是存放幸福的地方。

我在岁月中改变了模样,心中思念的还是相同的地方。

这就是家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