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便是静好
书上常常看到这四个字:岁月静好。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这个问题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楚,但觉得它应该是一种内心状态。
那就需要向内寻找。
向内寻找“岁月静好”,听着有点难。
自己笑笑,摇摇头,这“岁月静好”应该很难找吧?
周六的晚上,为课题查找资料,看书坐久了,看到窗外灯光灿烂,突然想出去走走。
漫无目的地迈步,走到了市政广场。
这里很热闹,悠扬的音乐,曼妙的广场舞姿,在灯光的映照下,竟有种虚幻感。
灯光,虚幻的是灯光。
地灯把树照得迷离,把天空照得飘渺。

春天的树,没有树叶,红花爬满满枝头。
生而灿烂,这就是生之美好。
城市的天空原来也可以是黑的,因灯光的映射而黑。
沿着整齐的地灯向前走,心随脚步而动,便有了一种“向光而行”的感觉。
光之所在,原来一切的事物都会变得美好。
心安之处,原来所有的美好都会不期而遇。
也许,这就是“岁月静好”。
周日的早上,送孩子到市政广场去训练。
没有离开,坐在书城门口的台阶上。
书城刚开门,暖暖的灯光照在整齐的书架上。
坐在书城门口的台阶上,有一种背靠知识大山的感觉。
前一晚,睡前对课题的思考一直延续到梦里,梦里一直在苦苦思索。
此时背靠知识大山的感觉,让人心安。
想着,自己笑了。
看着广场上训练的孩子们正跟着教练一圈一圈地跑步。
广场对面的树丛中,一群老太太正在做健康操,我家婆也在其中。
家人,熟悉的人就在身边,让人心安。
我发现自己又笑了。
这里的树丛左边,就是我昨晚看到的那一片“岁月静好”。
我走了过去。
同一个位置,同一处景色,白天与晚上是完全不同。

树那是那些树,红花还是那些红花。
没有了灯光,感觉完全不同。
少了一点迷离和飘渺,多了一点柔和与清净。
依然让人安心。
也许,这就是“岁月静好”。
原来,“岁月静好”一直都在。
它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寻找。
原来,“岁月静好”可以很简单。
心静下来了,它就能看得见。
它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内化。
心安之处,岁月里一切都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