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玉米的人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de371b2f05b3

        天色已经完全的暗下去了。

        路灯早早的便开了昏黄的灯光下,时不时的走过几个学生,或是成群结伴,或是孤单一人,但无不是一个又一个脸上带有朝气的孩子,虽是黑夜,但感觉他们身上阳光的气味都要隐隐盖过了这漫天的黑夜。

        刘婆婆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准点的在学生回宿舍的这条路上卖玉米。

          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刘婆婆多大了,一个卖玉米的老人不会引起他们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只知道每天晚上会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穿着快要跟黑夜融为一体的破布衣裳坐在一个矮小的马扎上,面前摆着一个冷冰冰的不锈钢盆子,不大,像是老人随便从家里拿出来的用了很长时间的脸盆,盆里装着玉米,数量刚好能从盆里冒出个小尖,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的形状。

        那些玉米,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根本不知道它是熟是生,因为它不像着学校超市哪里的玉米热气腾腾,散着浓烈的玉米香精味道。

        大学里的学生,刚从题海里逃出来,脑中还残留着高中现代文阅读小说的那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观念。

        这种场景个搁在现代文阅读小说里可以这样说:学校里有个买玉米的老婆婆,姓刘,学生们都叫她刘婆婆。刘婆婆卖的玉米没有超市玉米浓浓的玉米香精的味道,扒好了皮的玉米光溜溜的躺在一个不锈钢盆里,被外面的寒风吹的微微有些发皱。

      但,小说里一般都会有这种转折。

      学生们都爱从刘婆婆这里买玉米。

        刘婆婆的玉米都是些十分新鲜的从地里摘来的,每天现摘现煮,十分鲜嫩。

      虽然卖相不好,但吃起来确实满口香甜。

      这才应该是在小说里的叙述。

另外,小说里还可能穿杂上这样一段描写:刘婆婆年级大了,岁月上了脸,头发花白,皱纹在岁月中增长。

        刘婆婆待人十分亲切,学生都爱同她侃天说地,学校的八卦她她掌握不少,都是些爱聊的孩子同她说的。

      例如此类,来表现社会主义下的人们之间和谐美好有爱互助的融洽关系,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着社会主义的美好。

      但是,现实完全相反。

      刘婆婆沉默寡言,学生也都忙于繁琐的课程,两者之间并无交流。而且刘婆婆的玉米不仅卖相难看,味道也奇差无比,玉米粒含在嘴里,伴随着寒气入口,舌尖都能清晰的描绘出那玉米粒上皱起来的纹路。

      所以学生吃过一次的学生宁愿去吃超市里明知添了满满香精的玉米,也不愿再次光顾了。

      还有些比较心善的学生,觉得老人家一个在寒风中卖玉米实在是不容易,便花几个硬币买来一个,再全数喂给校园里那几只不开屏孔雀,然后心里默默感慨一下:我好善良。

      这是我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刘婆婆的所有了。

        但是,有一天我走过时,像往常一样一样的景色,但不知为何,情绪似乎生了芽,漫天铺地的要将我压倒,一瞬间,我好像看见了这位老人的一生。

      昏黄的灯光洋洋洒洒的将光撒下,老人便坐在光的中心,光掉落在她的身上,连着发白的发梢都被隐隐渲染成金色,她低头慢慢咀嚼着自己拿来卖的玉米,几乎整个脸都隐匿在阴影之中,唯有稍稍凸起的颧骨上被打上了光。也许是年级大的原因,她嚼的很慢,腮帮子随着咀嚼一下一下的动着,从脖颈蔓延道脸上的皱纹也一皱一皱的动着。

        她专注着吃着手里的玉米,昏黄的灯光打在她身上,那一刻,我只觉她身上浓重的孤独的气味像要完全的淹没了我。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他来的莫名其妙,可能是这位老人真的很孤独,我感受到了,也可能是我当时感到孤独,所以看看到她便主观的认为她的孤独。

        事实可能更倾向于后一种,但我更想把他想象为前一种。

      我幻想着出一篇浪漫而空无的关于这位老人一生的罗曼蒂克史诗。

      故事开始了。

    她定有一个赋有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个好听的名字。像秋天般带有些清冷的气味,暂且便叫她秋吧。

      她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小镇,父母恩爱,家庭美满幸福,小镇的人也都很好质朴善良。

      在那里,她渐渐长大,出落的愈发标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像含着一汪碧潭池水,有着一头浓密而乌黑的头发。

      镇子里有不少追求她的年轻男子。

      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正值年华的青春少女,都会偷偷地幻想自已未来郎君的模样,她也不例外。

      她想,要陪她一生的定是个温柔善良,饱读诗书的风度翩翩的英俊男子。

      她也找到了,并且很快地便坠入爱河,与那男子私定终身。

    那男子是他们那很有名的一座学府的高材生,她每天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忙完,便会到他的学校找他,他们牵着手在校园的路上逛着。

      那时.,他是个穷学生,身上没几个钱,但知道自己爱吃玉米,便每次都要在他们学校门口买个热乎乎的玉米给她。

      每次,她又感动又生气,让他不要再破费,但他只是笑嘻嘻的嘴上答应着,下次还是会拿个热乎乎地玉米给她。

      她多希望跟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是他啊。

      可惜,不是。

      没有那么多反转的的剧情,生活就是这样的,因为,生活不只有爱情,还有现实。

      父母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他们不想要自己疼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去找个穷困的人,去吃贫穷的苦 ,他们吃够了,绝不肯再让女儿踏上他们的道。

      年老的父母苦苦央求,滚烫的泪水划过他们布满皱纹的脸,滴在了她的心上。

        她妥协了,她向生活低下了头。

        她嫁人了,是一个圆滚滚的中年男子,笑起来嘴角有淡淡的酒窝,有着市井小民的市侩但同时也有这个小镇骨子里的善良。

      日子总要往下过,她尽量不去想那段日子,只是夜深十分常常梦到,然后泪流满面。

      她努力去做一个好妻子,温柔贤良,会在丈夫应酬归来时为满身酒气的丈夫准备好一杯蜂蜜姜糖水,会在丈夫碰壁只是,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

      她的丈夫也会在她偶尔的菜品失败之时,笑眯眯的吃下,并温柔的鼓励她 ;会记着她的生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给她买一株鲜花。

      不能说这样的生活不好,只是好像少了些东西,她灵魂里的一部分已经缺失,留给了那段爱情。

      生活便这样过着,老辈们都说,她这样的生活是再好不过了,他们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她也渐渐信了,青春的回忆埋在了过去。

     

      大多数人,都沿着一条相似的轨迹前进着,她也走上了这条轨迹。

      结婚不久,她生了一个漂健康的男孩,又过了两年又添了一个漂亮的女孩。

      两个孩子,常常打得不可开交,看着两个孩子,虽然忙得焦头烂额,嘴上说着真是生了两个冤家,上天来折磨自己的,眼中温柔,骄傲闪烁的光却是要溢出来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也老了,忘了许多事,忘了很多人,但唯独记着那年的玉米,香甜的要盈满整个校园。

      于是,她拄着拐杖,怀里抱着盛着刚刚煮好的玉米的不锈钢盆,阑珊的走进了这座她曾经走了一遍又一遍的校园。

      她看着来往的脸上洋溢着活力、热情的学生,想着她的年华。

        我想,普通人的这样的一生,可能都是这样吧,年轻时我们要轰轰烈烈,要与众不同,想着定不会成为埋在生活与现实的人,可后来呢?生活逼着我们去接受现实,现实让我们变得世俗,世俗最终让我们平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