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谈写作写作培训教学

我写作时掉进过的坑,一个都不想让你跳——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249人  大野泽的风
我最爱的迟子建

记得《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论点:如果你想成功,就不要向已经成功的人学习,而是专注于这个领域的失败者,只有这样才能让你避免走一些失败者走过的坑,你才能成功。

成功者的经验千篇一律,失败者的原因却是各有各的不同。

大意如此。我曾经说,我在写作上是一个“失败者”(挂引号),其实我很自知,我比很多人在写作上更用心,而很多文章也写的比较精彩,只是仍旧需要不断的升级迭代成长。

失败就像我们前进过程中的阶梯,跌倒了,爬起来,把脚步踩实了,才能不断的向上爬升。

我们习惯于在前进的路上读各种各样的名人传记,然后在其磅礴大气的生涯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和砥砺,然后获得启发和动力,以至于想以这样的名人为榜样,然后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想法一点都没错,就像我们每天盯着简书大牛,copy他或者她的写作套路,然后期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他或者她那个样子的成功者。

有成功的人吗?当然有,而且像蒸笼蒸馒头一样,正一批一批的生产着相似的写作者,但大浪淘沙,最终这样的写作者能够留下来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即参照对方的做法,思考他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写作的过程,本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我一直将写作看做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书越读越多,文字越写越多,也遇到过迷茫期,反思过自己的做法,其实每一个人在写作中都会有瓶颈期,都会有迷茫期,我想这些写作遇见过的坑,都会让我们在一个地方跌倒,然后有的人就倒下了,不再爬起来,而有的人爬起来继续前行,我想把我写作中掉过的坑,给你一个个填上,因为这些坑,我一个都不想让你跳,而是希望一路写作的你,更加平顺的走向远方——

一是文章缺乏故事性。故事性就像文章的一张脸,人们的惯性思维就是看颜值,颜值不够,才华来凑,但焦虑的时代里,时间很紧,以至于凑来了,很多人又没有耐心去读你的故事。我自认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这与我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定位在散文随笔上,来将一些有趣的事情和有趣的人。目前仍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不过无心插柳,在我写的书评影评这一块还很得到大家的喜欢。我想我字里行间的干巴巴的没有故事性的滋润,只能让自己去选择写书评了。嗯,《故事》这本书是一剂良药,可以教人如何写出好故事,接下来我想好好学习一下。我相信讲故事的能力可以后天养成。

二是链接信息能力不足。写作是一个信息重组的过程,古来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现在很多笔杆子都在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虽然不尽如此,也可以看出信息重组的能力还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链接重组能力的不同,给两个人相同的素材和名称,或许会让两个人写出截然不同的文章出来。写作绝不是事例的堆砌,把例子放在那里让读者来看。其实一篇文章的好坏,其中有没有思考,有没有逻辑链接能力,读者是很容易察觉的,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阅读写作中,手不离笔,笔不离手,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把这些想法冠以关键词进行归类,这样在写到相关主题的时候,可以随手拈来,让整篇文章显得饱满充实。

三是不要轻易在陌生的领域内试水。在十个地方挖井找水不如固定在一个地方找水。在写作的初期,我总是尝试在多个领域跳来跳去,教育、家庭、育儿、阅读、文学评论、旅游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因为我有限的生活经验,我所从事的行业的限制,对教育的认识只是面上浮沉,而尚没有结婚生子的我,对家庭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更不用说育儿了,可想我在这些方面的写作是多么的不明智。后来我逐渐的专注于我自己的专业,在阅读和写作上以及文学评论上深耕,一篇一篇的文章写出来,卓有成效,到目前为止成果令人满意。

四是不要轻视文以载道的功能,文字的功能之一就是记录,更深入的功能便是载道。这是唐朝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以贯道”发展而来的,已在说明文字本身应该承载一定的社会作用。社会作用讲写文章不是要去攀附谁或者歌颂谁,就像文学不姓社也不姓资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像一个独立的观察员一样,只有站在事件之外,才能更好的反映社会问题,反映世道人心,反映真美善丑等,如果写作者心中有这样的标尺,说不定你的写作层次就有有质的提升。

五是不要为了写话题而去制造话题,对于某一个舆论事件的评论,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可能并不是所谓的真相。当下新媒体的爆发式的发展,让很多人为了出名而不择手段的去制造话题,甚至去歪曲事实,但这样做的最后无疑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虽然前期造成一定的舆论高潮,但最后无不偃旗息鼓,这是一个集体容易遗忘的时代,一个时间过后,谁还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上个星期发生了什么或者上个月发生了什么?整个社会被各类新闻刺激到麻痹的状态,但是写作者本身不应该再去做一个针头继续去戳读者,而是精心的熬制自己的写作成果,比忘记更触动人心的,是纪念,是记忆。写那些让你内心感动的文字,比制造话题写起来要容易得多。

六是写作不是对抗,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完成这个过程;写作不是对抗谁或者对抗这个世界,最好的状态是探讨,就像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鲁迅时常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进行笔战一样,你看文章的话会觉得“哇,好激烈,硝烟弥漫”,但是在私下里他们不见得说是彼此的敌人,反而都是很好的朋友,为什么?因为“理,越辩越明”,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内心都有一种责任和担当,那就是改造旧社会,怎么改造那就探讨,去求真,去追寻,所以每一个写作上都用狠的字,但是内心却包容到无限大。所以写作绝不是让你拿着笔去骂人,而是拿着笔去辩论,内心包容,写作便充满意义。

七是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写出来给人看就是一群人的事;写作和读书都是很私密的的事情,日记就是写作的一种,但是如果你有意把写作的东西拿出来给人看,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了,而是关乎你和读者之间的事情,所以写作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一种很好的互动过程,写出来有人认可自然不错,不过有时候会出现不同意见,也要放宽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把事情看开了就好了。

我喜欢七这个数字,所以就写这七点分享吧,希望对写作中的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的话,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写作时掉进过的坑,一个都不想让你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