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没好报(下)
杜少聊,是《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他淡薄功名,傲视权贵,尊重妇女,讲究平等,崇尚美德,弘扬正气,向往自然,尤其是视金钱如粪土。他对祖上留下的产业到底有多少,心中根本没有数,仆从们从中捣了多少鬼,他更是不在乎。有钱时,他把大把的银子随便送人;没钱了,他宁可一笔一笔地变卖祖宗田产,也要接济朋友。
杨裁缝的母亲死了,没钱安葬,而杜少聊手头也没有钱了。于是,杜少卿便把刚刚做好的一箱子秋裤送给了杨裁缝。
鲍廷玺想拉一个戏班子,杜少卿二话不说,又是东挪西凑地大力赞助。
总之,只要是有人来要钱,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而且根本不问这些钱的用途。有个考生为了考取好成绩,假冒籍贯。为了掩人耳目,这位考生想拉点赞助修缮学宫,他立即认捐白银一百二十两。臧蓼斋想通过行贿买个文凭,他还是鼎力相助。
经过这一系列的穷折腾,杜少卿终于把祖宗的家产挥霍一空。没办法,杜少卿只好带着媳妇儿去南京租房过日子。路上,管家王胡子又把他仅存的二十两银子拐走。而他,只是付之一笑。最后,他甚至到了“船钱饭钱都无”的境地,但还是“心里澹然”。
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杜少卿的好心和善举。但他的好心和善举,就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到处撒钱,甚至拿钱帮人办坏事。这样的好心和善举,仍然被当下某些人完美地继承下来。他们自己家还有些孩子吃不饱,但他就是视而不见,反而一个劲儿地往别人家的黑孩子嘴里塞白面馒头。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与杜少卿有异曲同工之妙?
释道原曾说:“好心无好报”。释道原是大家,他的话总是充满禅机,我等俗人无法窥其真谛。但是,虽然有好心,却干成了坏事,这样的好心,估计就是“好心无好报”的病根之一。
我们无法否认文学人物杜少卿的好心和善举,我们同样也无法否认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好心与善举。但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有多少好心和善举,其实是助纣为虐,其实是罪恶滔天!
尤其是那些仆人们,他们本来都有一颗好心脏,也都想做一些好事情。但是,他们需要政绩,他们的领导也需要他们的政绩。为了这所谓的政绩,他们满脑子想要做的好事,无非是自己自豪,下级赞叹,领导表扬。即使是真心想办好事的仆人们,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够。因此,他们干的许多所谓“好事",实际上却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勾当。而这样的“好心”很难求得好报。
来源: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