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开背经50: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标题1:▍东开背经50: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标题2:背诵楞严经,学习耳入虚妄,却联想到了行阴之流性
要背诵的这段经文如下: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音:譬pì如有人,同是菩pú提。
上午心乱,诵了七遍楞严咒,轻松多了。这几天经文内容都不太多,着重复习和巩固一下前两卷的经文,毕竟好多地方字面上还没理解就过去了,尤其第二卷后半部分还需要复习。我感觉第一卷的内容已经熟练了,似乎隔几天不复习也可以诵出。人脑的记忆力有规律可循,这样看来继续坚持应该是没问题的,还没到瓶颈期。再接再厉,灵活应对。
背诵经文时才发现这段和上一段很相似,句式和结构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就懈怠了,晃晃悠悠,又拖到晚上才背诵结束。这段经文中的闻性,不就是前几天去公园时想到的闻性吗?当时还在思考“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那么对于天生没有眼睛的有情众生可不可以换为“声受想行识”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洞穴生物是没有视觉的。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有几个动物主要依靠嗅觉和触觉生存,没有继续深入搜索。
想了一想,经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我现在试着闭上眼睛,再次用声音去感受这个世界,街道上汽车穿梭的声音让我惊恐不安,赶紧睁开眼睛。这是为什么呢?再次闭上眼睛,我意识到自己狂乱的内心,焦躁不安,静不下来,肚子也顺势咕咕作响。
经文中说“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我没有感受到“静”、“根出”或者“空生”,闭上眼睛后的不安让我有点慌。我平时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没法做到放松和深呼吸,不知道为什么,这颗心就是放松不下来,多多少少有一点轻微的哆嗦。听着窗外道路的车流穿梭的声音,我想到了水流,再想到河水在流淌,这不就是行阴的“流性”吗?“色受想行识”这五个字真是随时都可以思考琢磨,“若复令我微细思维”,这个心反而更容易“自无攸往”和“则无所去”。
“行阴虚妄”那部分讨论的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讲义中如下:“行阴即藏性。行即五遍行中思心所,能驱役自心,造作善不善等业,即是业行;于百法中,摄法最多,以造作迁流为义。虽八识皆有迁流,而第七末那识,恒审思量,念念相续不断,迁流最胜,即以七识为行阴。”
“诸行无常,念念迁流,相续不断,亦复如暴流相似,虽无间断,实则生灭不停”。
“空喻真如,水喻藏识,暴流合行阴。真如周遍常住,是无尽,而行阴若从真如生,亦应无尽,则佛菩萨俱应永受生灭,而不能破行阴,而今行阴生灭迁流是有尽,故非即真如。”
回到自己身上,这个心静不下来,不就是“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吗?想把这些被习气覆盖的心空掉,破掉行阴,进入识阴这个无边的虚空中,该怎么办呢?
想到了一件事,上午诵了7遍楞严咒后,我觉得从脑瓜门到胳膊上的汗毛好像都被清洗了一遍,有一种满屋子灰尘被一扫而空的感觉。但是吃过午饭后,状态就没了,甚至下午从公园回来后打坐诵经,心里还是特别杂乱。都是贪嗔痴慢疑的念头,我该怎么办呢?“一时惊悚,失其所守。”
实在没办法就接着诵楞严咒,但这次精力不够,也管不住这些念头了,就好像自己家大门被攻破了一样。虽然身体能保持不动,但是心被搅得乱七八糟,最后心也一点管不住了,但是身体还是可以不动。索性就让这个妄心在这个身体里随意折腾吧,就好像在房间里把家具都摔坏了似的。这个时候还能有这么一点心用于专心诵咒,和上午那种身心清净的感觉不一样。总得想办法啊,我忽然想到这楞严咒有让恶念失效的妙用,就是恶人以恶念诵此咒,结果也可以转为善法。
一边诵咒一边随着这个妄心在这个身体房子里折腾,这个妄心想要做什么坏事呢?这么一觉察,大吃一惊。因为最近在看许多军事斗争国际形势的视频,所以就有一个发生世界大战的想法,而这就是魔最喜欢的斗争方式。你想要清净,就让你不清净;你想要做什么,就让你做不了;你想要身体健康,就让你浑身难受和发疯死亡。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存在着妄想执着啊,所谓的修行与业障又如何呢?产生了一个想法时,便存在相对的恶念,“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于是,境界中身体这个房子便消失了,只剩下一片虚空,我再睁开眼睛,心里舒服一点了,继续背诵经文。乘此咒力,这种清净的状态可以持续一会儿,但也足够今天背诵经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