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南归》
桃花满地的南方农家小院内,上演两男一女你追我赶的感情纠葛,揭示人类在追寻精神家园的普遍困境。
田汉,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创作社发起人之一,创办戏剧社团南国社,早期创作的话剧充满浪漫主义色。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1968年,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1979年,得以平反,在北京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代表作:话剧剧本《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南归》写于1929年,是田汉早期创作的独幕浪漫悲剧。
剧中背景设置为桃花满地的南方农家小院,提着鱼的少年李正明向春姑娘母亲商求婚事,母亲坦言,春姑娘依旧对流浪诗人辛先生念念不忘,少年以自身稳妥,不同于辛先生漂泊,居无定所。更适合照顾春姑娘与春姑娘母亲为由,商议后博得春姑娘母亲对少年与春姑娘婚事的同意。
春姑娘出场打水,与少年交谈,少年略带卑微坦露心迹,遭春姑娘坦然拒绝,少年失落归家,春姑娘母亲不知详情,误以为少年害羞,独自喜悦春姑娘与少年婚事中。在春姑娘母亲与春姑娘交谈中,交代辛先生流浪诗人身份,已离开一年有余,辛先生离去回归故里,奔赴心心念的放羊的姑娘,这是春姑娘不敢面对之事实,辛先生恐早已与放养姑娘喜结连理,忘记远方春姑娘的痴痴等待。
辛先生登场,辛先生回来了,在春姑娘的殷切期盼中,在春姑娘母亲与少年刚刚定下婚约后。辛先生戴着他的旧帽子,手持拐杖回来了。春姑娘欣喜若狂,从辛先生口中得知辛先生家破,父亲已故,妹妹走失,放羊的姑娘嫁与他人,婚后忧郁,香消玉殒。悲望而归的辛先生选择继续漂泊,想起南方桃花树下给予温情的春姑娘,便回来春姑娘身旁。春姑娘诚挚恳求辛先生留下,辛先生踌躇犹豫后,下定决心与春姑娘留下厮守。春姑娘准备饭菜的间隙,春姑娘母亲向辛先生坦言自己已将春姑娘许给少年李正明,并声称春姑娘也已同意。
辛先生失魂绝望中,再次踏上漂泊旅程。
剧情在春姑娘追寻辛先生离去背影,春姑娘母亲追喊着春姑娘声中落下帷幕。
《南归》以桃花满地的农家小院为舞台背景,富有诗情画意,在渲染人物感伤情绪的同时。呼应辛先生走时桃花正旺,而一年后回来,桃花已飘落满地。暗示一年的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春姑娘母亲与辛先生对话中提及,
辛先生你真是来迟了,别说早来几十天,只要早来一个时辰就大不相同。
春姑娘母亲非旧时代不通情理的坚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顽固家长,给予春姑娘较多理解,只叹现实无奈,辛先生一去便渺无音讯,春姑娘正值婚配年龄,李姓少年诚实,勤快,家里也有几亩地,自己和春姑娘余生也就有靠了。春姑娘母亲的想法无可厚非,春姑娘母亲与少年李正明,同为传统生活的眷恋者,对漂泊持质疑态度。
辛先生漂泊于南方,北方,不以家庭为归宿,在漂泊流浪中,追寻理想世界及人类生存的真谛,然而在辛先生的心里却也有着“漂泊与归宿”两种相对理念,即需要世俗的温暖又不愿永久停留。漂泊许久出于怀念家乡深灰的天,黑的森林,终年积雪的山,年老的父亲,可爱的妹妹。柳树下放羊的姑娘。离开春姑娘回到家乡。
辛先生的离开让我想起好妹妹乐团的《我说今晚月光那么美,你说是的》歌曲描诉流浪歌手与姑娘的一场美丽邂逅与告别,流浪者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在漂泊,漂泊于世界还没有到过的角落。不愿被世俗所拘束,却难免被悸动,情爱所左右。他们不肯错过悸动的美好,又不愿为情爱停下脚步。
家破父亡,妹妹流落,放羊姑娘的离世。使得辛先生彻底变成这世界上孤苦无依之人,再无归宿,漂浮无根。对世俗温情的需要大过漂流的欲望,但辛先生也是自知自己是漂泊惯了的人,对留下来充满迟疑和不确定。
春姑娘,我也不想离开你,可是我一个永远的流浪者,怎么能说的定呢?为了求暂时的安息,我回到家乡,我以为那深灰的天,黑的森林,白的雪山,绿的湖水,能给我一些慈母似的安慰。可是我一知道她嫁了,死了,父亲也下世了,妹妹不知道流落到哪儿去了,那些天,森林,雪山,湖水对我都成了悲哀的包围!朋友们留我在故乡作事,也有不少的钱,我干了几个月,觉得多留一天,多受一天罪。在难堪的寂寞之中,记起了你们给我的温暖,我提起行囊,背着吉他不知不觉又流浪到南方来了。想不到我这个四海无家的人还有你这样关心着我。春姑娘!你说你不愿意离开我,难道我愿意离开你吗?不过谁能保得定没有不能不离开你的那一天呢?
在春姑娘的坚持下,辛先生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决意留下来,放弃流浪,憧憬在这里种满桃树。打造个桃花源。可春姑娘婚事的消息,打破辛先生萌生的想安定的心,再次踏上漂泊无依的生活。
我是为着追寻温暖到南方来的,我来迟了,花落了,春去了!请您告诉春姑娘,别再想念我了。人生是个长的旅行,或是东,或是西,她只能走一条路。我是个不幸的人,我也不愿她来分我的悲哀,再说悲哀也不是别人分得去的。鞋我带走了。树皮上的字我刮去了。此外我想不会有什么悲哀的痕迹留给一个幸福的人吧。人生自然不尽是幸福的,她若是有什么为难的时候,请她知道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里有个流浪者在替她祝福吧。
辛先生的离开,有对漂泊者悬浮无根命运的控诉,有温暖流失于指缝的无奈,有不敢对春姑娘寻求真相的怯懦,有对春姑娘安稳生活的成全。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没有脚需要一直飞,一生中唯一一次落地就是它死亡的时候,这种鸟叫无脚鸟。”
辛先生便如这无脚鸟一般,幻想回家乡求得暂时的安息不得,与春姑娘长相厮守的安稳也求不得,唯有继续踏上流浪的旅途。
全剧围绕春姑娘的感情线索,春姑娘对少年的不喜爱与对辛先生的痴迷形成鲜明对比。
少年:春姐,你这样忘不了他,就这样忘得了我吗?我们不是一块长大的吗?我不是从不曾离开过你吗?我不是愿意永久守着你吗?
春姑娘:正明弟!就怨你是从小跟我一块长大的啊,就怨你始终不曾离开过我,要永远守着我啊。你瞧他,他跟你是多么不同,他来,我不知他打哪来,他去,我不知他上哪去,在我心里他就跟神一样。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他的眼睛总是望着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心里老在想,那遥远的地方该是多么一个有趣的地方啊,多么充满着美的东西啊。他是那样一位神一样的人,他虽然离开了我,我总是觉得他随时都站在我的身边,随时都在对我细声讲话。不定哪一天,他会忽然回来,把我给带走的,把我带到他时常望着的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去的。
春姑娘对辛先生:你一定得留下来。我想得你好苦,你丢下的这双旧鞋,每晚做了我的枕头,你刻在树皮上的诗,都成了我每天的课本了。
春姑娘对辛先生的感情是炙热的,坚定的,对少年是不讨厌却抗拒,没什么兴趣的。
少年之于春姑娘是物质的,现实的的,却又乏味的,周而复始的。而流浪诗人辛先生是精神的,理想的,新鲜的,象征着春姑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的。田汉以三人感情纠葛为叙述对象,却以春姑娘的感情,深层的倾诉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母亲与自己未来生活的不易,与追求爱情,探索新鲜社会愿望的冲突。通过对少年及春姑娘母亲,流浪诗人辛先生的塑造,揭示了传统安逸生活与流浪者追求理想生活的对比与冲突。两种生活理念由春姑娘的感情线索矛盾交织在一起。
2015年,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议,辞职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称其“史上最有诗意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辞职信出自一名已任教11年的心理教师。她毅然放弃体面的工作,踏上祖国大好河山的漂泊之旅。
能够引起热议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她的勇敢引发数以万计在生活的涡轮下,日复一日周旋于家庭与工作之间普通人的钦佩与憧憬。网友自嘲对对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那么空,哪也去不了。诠释多少普通人围城内的无奈与心酸。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婚姻,工作,家庭,层层枷锁,偶尔静下心思考生存的意义,也马上被房子车子物欲的烦恼,孩子的教育,日益衰老的父母,家庭的琐碎所替代,诗和远方慢慢沉落成心底最深处的美好憧憬与想象。
巷子里的猫有自由,但没有归宿,院子里的狗,有归宿,但没有自由,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有遗憾。
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安逸与追求,仿佛一直站在对立面。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人各有志,有人凌晨下班,有人睡到中午,有人三分钟点外卖,有人三小时煲汤,有人一直在路上,踏遍千山万水,有人只眷恋家乡,半生未踏出半步,有人追求梦想哪怕穷困潦倒,有人为现实忙忙碌碌,为物质生活奔波疯狂。
辛先生说:人生是一场长的旅途,或是东,或是西,只能走一条路。
但好在向东,或是向西,我们都可以拥有选择的权力,而扪心自问如何才是想要的生活才是重中之重,如剧中春姑娘对辛先生的渴慕之情,大抵也有源于自身生活的狭隘,只见农村那一亩三分地的天有关,她对辛先生的痴迷,有多少是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憧憬。所以见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判断,抛开时代及剧情设定,春姑娘不是未见过市面的农村女孩,是饱读诗书,见过名山大川,人情冷暖的智慧女性,那么她还会对辛先生如此痴迷便不得而知,即使还是会痴迷,我更愿意相信那才是爱情。如若剧中的春姑娘真的跟随辛先生去流浪,见多人情世故,揭开辛先生神秘面纱,是否还是会对辛先生一如从前,也无从得知。
在决定人生向左或是向右之前,我们首要的该找到自己,不去多尝试不同的生活,怎敢谈自己喜欢什么?在限定的自由范围内,多尝试不同的生活,给人生多些选择。我曾漂泊无依在这世界上流浪过,也曾踏过名山大川,曾坐在明亮整洁的办公室,同同事一起加班通宵达旦,也曾安逸于家中洗手煮汤羹。不曾尝试过的生活,我无法评说它的好坏,也无法知道自己适合,喜欢与否。我现在置身于洗手煮汤羹的生活中,空闲之时闲书为伴,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因过往的经历,我对西服革履,脚踩高跟鞋的女性,有欣赏却谈不上艳羡,对三亚海边晒太阳的女孩们,也谈上多么的嫉妒和憧憬。或许哪一天,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可能也会不惜为孩子办个休学,跑出去玩个半年,也或许某一天怀念工作的忙碌,也可能踢掉运动鞋,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反正这世间的事,怎么选择都有遗憾,不如从心所选。
生活大可不必太过匆忙,匆忙结婚,匆忙在某个城市安定,匆忙于某份工作。匆忙于选择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不妨慢一点,走走看看,见过,体验过,才会有明确的见解和更坚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