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像徐峥这样的成功人士,就不要假装loser了
今年春节档导演徐峥和新作《囧妈》多次登上热搜,先是提档大年三十上映引来各地影院工作人员的怨言,接着受新型肺炎的影响,率先撤档,就在大家觉得无新片可看的时候,徐峥方宣布和字节跳动达成协议,观众可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免费观看《囧妈》。徐峥这一波操作下来,有骂他破坏电影行业规则的,有夸他商业头脑好的,但看过电影的人肯定会意识到,他这是对作品不自信啊。
《囧妈》讲的是小老板徐伊万本想飞去纽约解决与妻子的商业纠纷,却阴差阳错地和妈妈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母子关系不和的两人在封闭的空间里不停争执,被迫正视婚姻和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最后以大团圆的和解结束。
就电影水准而言,《囧妈》是囧系列中最差的一部,看《泰囧》可以欣赏东南亚风景,《港囧》起码可以听个粤语歌曲串烧,而《囧妈》没有主打的亮点。编剧团队用五天攒写的剧情里,导演既想聚焦亲子关系中的相爱相杀,又想插入商战说说夫妻情感,还想通过与陌生人的邂逅展现俄罗斯沿途的风土人情,想要的太多,这三个点的呈现极其表面。
袁泉饰演的妻子带着唐晶的风采,和影片色彩缤纷的闹腾气氛不符, 郭京飞饰演的小弟,和高以翔版律师,根本就是功能性的角色,而沈腾客串带着长辈的长发男,就真的只是客串而已。通过蒙古一家人、俄罗斯美女增添的异域风情,信息量比画报里还少。
之前片方宣传《囧妈》适合带着妈妈一起观看,但本片没有那么好的合家欢效果,徐伊万和妈妈两个人针尖对麦芒,全程都在吵架,一个声嘶力竭,一个声音脆利,粗脖子红脸的仿佛仇人,让人感到聒噪,银幕下的观众肯定不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自己那么面目狰狞。
其实,亲子关系里值得探讨的点非常多,《囧妈》里都有涉及,比如本片里妈妈是控制型人格,她对徐伊万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你怎么一点都不乖了?”,她们过分打听儿女私事,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都寄托在儿女身上,并希望儿女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她们共情能力弱,执念却异常深,这样的母爱让人窒息。而爸爸酗酒去世后,徐伊万对妈妈的看法是从深切地同情到厌恶逆反,再到理解包容,其中也有不少无奈。
成熟的亲密关系需要适当的距离,就像围圈取暖的刺猬,太过贴近反而刺杀彼此。徐伊万和妈妈一直在用情绪交流,都在用那个完美的妈妈和儿子的标准要求对方,这一点是《囧妈》的立意。然而,电影只满足于现象的堆积,并没有透过问题看本质,母子关系是以两人险些被熊吃掉完成生硬转折,后来的剧情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崩盘。像《只有芸知道》一样,《囧妈》里的结尾字幕是全片最感人的,因为比起失真的剧情,它们才是最真实的。
“囧”这个过时的网络用语代表了一种郁闷、困窘、无奈、尴尬的状态,被徐峥套用讲述着中年危机,他最喜欢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是此类题材的翘楚,佩恩的电影深入细致地探讨了美国人的家庭和生活问题,《杯酒人生》里两个失意的中年男人开车踏上旅途,寻找生活的意义,本片后来被宁浩改编成了《心花路放》。《内布拉斯加》讲述一个酗酒的倔老头深信自己中了100万美元的彩票,千里迢迢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去兑奖。
佩恩的电影主人公都是实实在在的loser,处境窘迫,生活里的失望一个个出其不意地降临,但内心尚存的希望,又给予他们开启新生活的勇气,他将人物的卑微与美好都描绘了出来,对日常关系的观察,笑中带泪。
相比之下,徐峥囧系列中男主人公的危机是浮于表面的闹剧,各种欲望不能平衡的失控,强行往囧态、往loser的方向上靠拢,清晰的理念架构下缺少触动人心的细节,正如王晶在《吐槽大会》调侃:“徐峥你一会儿去泰国,一会儿去香港,一会儿去俄罗斯,不仅有钱,老婆还都想跟你离婚,这哪是中年危机?大好事都让你碰上了。”
徐峥上戏毕业后出演过多年的话剧,凭借《股票的颜色》曾获得过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他在《十三邀》上谈起以前,觉得自己当年所谓的理想主义也盲目拒绝了很多东西,歧视成功,许知远问他:“你觉得那段日子有意义吗?”徐峥说:“没有多大意义。”后来徐峥因为《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等一系列电视剧为观众熟知,再到成为国内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享受着物质的满足,一方面感到不满意,一个太精明的商人谈情怀,这样的拧巴割裂反映在很多作品中。
也许在他内心,还有一个未竟的文艺青年梦,没为艺术献身的遗憾,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对贾樟柯、孟京辉这些相对纯粹的创作者比较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