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10天写3万字,这 4点收获读100本书也换不回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50人  安悦微

当我看到弘丹老师发起的挑战赛——“10天写3万字回忆录”,我的内心是迟疑的,我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也不确定它能带给我什么,但我坚定一个信念:既然踏上写作之路,势必要全力以赴。

弹指一挥间,十天过去,我一共写了30254字。本以为远去的记忆竟然浮现眼前,本以为淡漠的情感竟然再次热烈,本以为平淡无奇的过往竟带来一场心灵之旅。如果不是开启“10天写3万字”的回忆之旅,我不会发现:

原来我从小就具有超越年龄的敏感与韧劲;

原来住在我内心的小孩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原来回望过去会带给我如此多的惊喜与感动;

原来穿越时空的审视会让我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

故事一.如果您的孩子考了30分,请不要放弃Ta

我出生于湖北的农村,没有上过幼儿园,满6岁后被父母送进了小学。记得一年级期末考试时,我的语文考了30分,数学是46分。

当我战战兢兢地拿着试卷回家时,父母并没有打骂我,对此他们的看法是“她还小,不懂事”,但是姐姐很不客气地嘲笑我,“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你考的分数连我的一半都不到呢”。姐姐自认为她是有资格嘲笑我的,她的语文考了100分,数学是98分。

我涨红了脸,咬着嘴唇,装作没听见姐姐的话。

终于等到家里只剩我一人了,我锁上房门,扑在床上,把头蒙在被子里,任无声的泪水一遍一遍地湿透脸颊。我的胸口似乎有一块大石头,堵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自尊和骄傲就像彩色的泡泡,在空气中幻灭成沫。委屈、不甘、内疚、自责在我的心里汹涌翻滚堆积成雪:我一定会找回属于我的骄傲。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就长大了。我开始暗自用功学习。到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已经处于中上水平。后来,我去县城上中学,那里竞争更激烈,我的成绩却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再后来,我考上省内的一所大学,在校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同时多次获得院系奖学金。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我身上的“努力”,可是当我回望过去,我才知道,“努力”是表象,是结果,而不肯服输的心劲儿才是我前进的内动力。这么多年,从小山村到县城,从省城到一线城市,从小职员到管理者,我不断地拓展自己,而我身上的这股内在力量,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故事二.执着的种子就长在你身上,请你找到它

在我8岁的时候,姐姐即将去镇上读书,为了方便出行,父母决定教姐姐骑自行车。对此我非常羡慕,央求父母让我也学骑车。父母不同意,他们说我年龄太小个子太矮,不同意。我既不服气又无法反驳,就恳求他们:那姐姐骑累了休息的时候,我自己来试一下总行吧?他们答应了。

于是,爸爸妈妈轮流扶着姐姐学骑车,姐姐骑累了休息的时候,我就赶紧接过自行车,自己推着车折腾。等到姐姐再次练习的时候,我得赶紧把车还给她。

那时候,农村的自行车都是成人样式的,车座很高,车很笨重,在车龙头和车座之间有一根横梁。姐姐个子够高,可以直接坐在车座上踩踏板,而我的身高根本够不上车座的位置。

没有人教我骑车,也没有人在后面扶我,更没有人关注我,在大人们看来,我无非就是凑热闹玩玩而已。个子小小的我,就这样推着高大的自行车,不停地尝试,一会儿推着车走,一会儿用一只脚踩在踏板上滑行......

几天折腾下来,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不用坐在车座上,只要把右脚伸进三脚架里踩动踏板,我一样可以骑车前行。现在想来,当时的场面多么滑稽啊。

当父母庆贺姐姐终于学会骑车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除了无法坐在车座上,我骑车的水平并不比姐姐差。我的惊喜不言而喻:我竟然靠着自己的力量学会了骑自行车!

其实,起初我并不确定能否学会骑车,但是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摸索、尝试、修正、练习......那一刻,我忘记了别人的眼光,忘记了年龄身高,忘记了困难与问题,单单执着于内心的热爱。现在当我身处芜杂中,我仍会回想起当年那个纯粹专注又执着的自己。

故事三.“胆小怕事”背后,藏着父亲的爱与智慧

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性格中有“胆小怕事”的一面,当我追根溯源时,我发现父亲也是同样的性格。他害怕冲突,遇事不敢出头,常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之类。对此我心中充满沮丧:为什么我父亲不能像别人的父亲一样勇敢呢?

我父亲从小就失去了亲生母亲,和我爷爷相依为命。父亲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农村,这样家境下的孩子是很容易被人欺负的。同时,农村的闭塞和落后让人们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暴力事件在村子里不断上演。

我曾亲身经历这样的惨剧。

我们家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有六个年龄相仿的儿子,一家人常因琐事发生争吵。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老夫妻的四儿子拿着啤酒瓶,把他父亲逼到了墙角。

紧急关头,我爷爷上前劝阻,试图制止这场闹剧。争吵拉扯中,爷爷的头被酒瓶砸破了,鲜血直流。父亲很难过,也很自责,怪自己没有及时拦住爷爷,而我当场就被吓哭了。

村里的小孩子也非常顽劣,经常打架,一旦动起手来完全没有章法,随手拿起一块砖头或者一根木棍就敢朝人家头上扔过去,完全不计后果。

在我写回忆录时,我惊讶地发现:父亲并不是“胆小怕事”,在当时的暴力环境下,他只是选择了“远离”“退让”的策略。唯有这样,才能让他免于遭受生命危险;唯有这样,才能让我和姐姐平安健康地长大。

当我把父亲和我还原到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我终于释然了: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保护,如果最亲的人遭遇危险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拼尽全力去保护,一如父亲对我,一如我对我的孩子。

故事四.打破原生家庭魔咒,让爱传递

小的时候,父亲反复跟我们强调“千万不能碰电啊,危险”,“千万不要去河里游泳啊,危险”,“千万不要在家里玩火啊,危险”,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当我试图摆弄各种东西的时候,父亲总会在我身后叮嘱一句“这个不要动”“那个不能碰”,后来,我索性真的不动了。

在我步入社会后,我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凡是需要动手的事情,我都比别人做得慢,比如做家务、玩游戏、做手工等。

当我意识到这种差异后,我再一次把这种差异的原因归结到父亲的教育上,并因此对父亲抱有怨气。

在我回忆过去的时候,我发现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也因此让我避开了农村的种种致命危险:比如农村的河流和池塘,是露天的,没有任何护栏,没有警示牌,更谈不上专人看护,每年村子里都有小孩因为偷偷游泳而丧命;村里没有消防队,没有灭火器,更不用说财产保险之类的,如果谁家不小心起火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对于父亲来说,他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思维,他根本就想不出有什么更科学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不要碰”是他认为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

等我为人母的时候,当我幼小的孩子想要盛饭的时候,我不是直接告诉她“不要碰,危险”,而是抱着她,用手去感知饭的温度,去体验什么是“烫”。用亲身体验而不是单纯的道理教育孩子,让她获得真实而深刻的感知——我之所以会这样做,不正是我在经历过父母的教育方式后获得的新认知吗?

在原生家庭里,我们形成了很多观念,养成了很多习惯。这些观念和习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却是当时父母倾尽全力能为我们做到的极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父母,而是觉察它,探索它,改变它,让它助力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用更好的方式去传递爱。

十天的回忆录之旅,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光芒,让我理解了父母的无奈与艰辛,让我把狭隘的思维拓展至更宽更广,让我学会把荆棘变成未来路上的鲜花。

感恩弘丹老师,感恩这一场回忆之旅,让我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一段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过去的欢乐与忧伤,幸福与痛苦,无论哪一种体验,都是我们生命里最特别的印记。

你我的人生,值得被记录。

(本文于2019年3月1日发表于公众号:弘丹在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