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秋
2019级 传媒学院 李姗娜
这些日子,朋友圈里所发之图尽是些落下的花叶,朋友们绞尽了脑汁,为那些壮丽凄美的叶赋以文案,或唱或诗。我忽就有了一个想法,想将那些照片整理一番,做成长图。于是,一张有渐变色感的照片被我传上了QQ相册,那照片,得助于我那些天南地北的朋友,除了四季如春与实在偏远之处,各地的秋叶我也算收集了个遍。一张张,秋叶,或零散或汇集,都是在摄影者特意设计的光影之下,美的惊心动魄。手机显示照片上传时间:十一月三号。上传地点:日照。我唤它名:共秋。
这是我十八岁的秋,收了祝福,吃了蛋糕,吹了蜡烛,许了心愿,就自此做了一名成年人。生活平淡,一如往日,但心境,多多少少又添了一份多愁善感。照此生的前十七年,看秋叶下落,纵有千万言,说出口的,硬拗文采的话,也不过是与同伴唏嘘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作罢了。而现在,却有了一份无法言说的情绪,会怅然而拿来纸笔,写这眼前的一番秋态,然后发呆,想起曾经。
我想起的曾经,是那故园作主的。那故园,不是家乡,而是我的高中校园,曾经,我万分想逃离的地方,如今的百草园。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那叶。故园的叶,是多得很的,还常有花的簇拥。我与那叶儿,甚是交好。我曾拾它于书页,携它乘车返乡;曾赠它于挚友,为友情加分;亦曾被它轻拍肩头,低语轻喃。它见证了我的高中三年,陪我走过三年光辉四季,载入于我的青春日记。
所以,我甚是想它,想它,想它的关于,想老师,想挚友,想那故园的一切。在这曲园,我宿舍的小床,是靠了阳台的那张,所以,即便是在这略带了寒意的秋日,亦有阳光侵洒进来,毫不吝啬地将我笼罩。我常在那阳光之中,睡去,做一个长长的梦,醒来,揉搓双眼之时就忘了结局,而要怀念许久。前几日,我又做了梦,我记得,梦中有老师,有同学,有故园的三年光景。其中一幕啊,正是深秋,故园的小道被落叶铺满,美过了那天南地北的所有落叶之径。只是,依旧没有结局。我拿起手机,看到同学发来一条私信,说一八级的师哥师姐将要去故园见习,我蓦地失了神,坐在床上,忽就不知如何是好。几分钟过去,我才慌忙记起,与她打趣说,我刚好梦到咱老师了呢,真巧真巧。她哈哈了几声,就此打住。
我给闺蜜说:“在特别明媚的阳光下醒来,恍觉刚刚所经历的一切美好皆是幻境之景,好遗憾。”她回复我:“怎么突然这么感慨?”回复很快,我却突然不想多加解释,因为觉得,十八岁成年的自己,似乎不要再给别人添麻烦了,让最好的朋友徒增一份愁绪,倒不如自己担着,即使自己并不坚强,也好过去轻易示弱。繁华落尽终归无,花开花谢告旧吾吧!
最近正值班级排练话剧,其中有一段歌曲演唱,是五月天的《干杯》。歌词中写:“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能倒退,退回你的我的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台上的人意气风发,台下的我,轻声和了那歌声,忽就在拉了电闸的大片黑境中湿了眼眶。原来,那故园的一切,于我而言,如此重要。
也是现在,我才发现,其实,有些人,有些事,我只是恰好途经了他们的开放,从此啊,海阔天空,挥手作别。我也终是相信了“有些人分开后就再也无法重聚”的预言。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期待一场同学会,我想,我会早早前去,像每天都在奋斗的高三日子那般,等着你们。然后,携手坐下,谈笑风生。我会说出对你们的感谢,和你们齐声干杯,干杯,再干一杯,谈谈过往,谈谈后梦。最后,祝你们前程万里。
于是,我也打开了朋友圈,将那张长图传上,附上文案: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秋。
我也会在这异地的秋时,笑着上台为你们唱一首《干杯》。
不为重逢,而为告别。再见,故园,再见,曾经。
姓名 李姗娜
学院 传媒学院
班级 教育技术学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