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原创文字集读书笔记

选择与宿命

2017-03-27  本文已影响71人  Nicolove
读沈从文《边城》

这是一个悲伤绝望的故事。尽管全文一点渲染悲剧的辞藻都不曾用。

记得小时候,黄磊唱过一个专辑叫《文学音乐大碟》,当年的他还是一个正经的文青。那张专辑里,就收录了《边城》。读《边城》,脑海里不断回响的却是当年最初的记忆:“等过了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

二十世纪初的文人,渐渐从文言过渡到白话,字里行间总有晦涩与含蓄。沈从文是白话文的先行者。他的文字便是把无尽的柔情与缠绵深埋在简洁的句子里,乍一读平淡如水,读着读着就能嚼出香气。他对于湘西乡土人情的描写更是教人不敢细看,生怕信息量太大,一下就把思绪给钩到天南海北了。

故事里的几个主角都在等待与错过之间交织,更有甚者,搭上了一辈子。

翠翠对二老傩送一见倾心,无时无刻不期待再见到他,却阴差阳错的等来了大老天保的说媒。

天保喜欢翠翠,等着说媒成功,却等不到一个回响。

傩送等着与翠翠好,却总是阴差阳错,错到他无能为力。

爷爷等着船总来提亲,让翠翠有个好归属,却因为各中变故而使这桩亲事一拖再拖。

最后,天保遇难。傩送因为几件事交织的复杂心绪而出走。爷爷到死都没有等来翠翠的幸福。翠翠失去了至亲的爷爷,也失去心爱的傩送的音讯。

全文最后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意即,翠翠的结局,会有两种平行的可能性。其实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生。人总是在走完一程,才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脉络。而在过程中,总是面临着选择和被选择。

前阵子听一个音频节目,当中讲到一段大概意思就是,为什么ALPHA GO可以赢了李世石,原因是机器不会思考过往历史的连带性以及任何情绪参杂,它走每一步棋都能当做第一步来走,因此,它的每一步便纯粹是概率换算后当下的最好选择。很显然,即使天才也不具备这一功能。

可是反过来,如果人人脑袋里都装了台机器,这个世界也会很乏味。我们生活在当下,却总会有个声音无孔不入:如果当时不做某个选择,会怎么样?我们经常在夜里辗转反侧于某些梦境,有些梦境会高频的重复。这是不是在暗示,梦境就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自己?尽管终身不相见,但他始终是潜意识里的一部分。

对于湘西古城里美好淳朴的人们,他们甚至没有想过生活可以选择。心灵的悸动都是单纯和原始的,谁也没想着去扼制自己的情感,一切都是自然而发。只是,旧体制的条条框框却又那么使人无措。身无分文的老渡船人,和名声显赫的船总家,根子里是不对称的。这才导致后来船总和二老会将天保的死怪罪在一个善良无私的老头身上。对老头而言,翠翠的终身幸福几乎让他倾其所有,而他却要无奈的面对这种无端的指责和误解,以及对自身的隐隐自责。这对他而言是致命的。爷爷在死前抱着受了雷惊吓的翠翠说:“怕什么,该来的都会来的!”他想到翠翠应爱而死的父母,他想到了宿命……

故事里,翠翠作为爱与美的化身,作为世间一切稀有物的结合体,就这样形单影只的坐在祖父守了一辈子的渡口边,等待她的命运。

错过傩送肯定不是翠翠的选择。可是,选择了,就一定不会错过吗?

文明社会里,生活貌似赋予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利,不再像《边城》里的人们,对于命运既迷信又无所适从。其实,在命运面前,今人和古人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路多了很多种走法,冥冥之中,还是会引向一个必然的结局。我们所希冀的,应当是过程中我们每时每刻不应去惋惜错过或纠结于选择,而应对于当下生活投入足够的热情。只有那样,我们才可以说自己曾努力地活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