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山水书法读书心得

《如何看中国画》——读书摘记(2)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澜御

1、山水画的意境

用“意境”评论赏析艺术作品,先见之于文学,后论及作画

唐宋以后山水画兴起,画家移山倒海,把实际景致剪裁成一幅画,成“意造”,要的是建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天地

北宋大山水画家和大画论家郭熙,鼓励画家从诗文中摄取创作灵感,当画家心中有天地,则“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元山水,更注重画家主观的表现,偏重写意,还是以真山真水为凭,更多是“以意造景”,甚至“以情造景”,而宋山水,偏重写实,换言之,宋以境胜,元以意胜

清画论家黄钺,著《二十四画品》,仿唐司空图评诗,将画境的感受分“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澹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诸品,与前代“神,逸,妙,能”已不同

2、人物画的传神

人物画有个别致的名字“传神”——传达出被陈述对象的精神

“形”是基础,“形”之外还须表达出“神”,才是绘画的精华——形神兼备

3、虚实的构图

“天地入胸臆”“物象由我裁”——“意境”

画家如何在画面上配置(构图即章法),使之产生一种格局并感动人——第一要义

作画前,“意在笔先”,实际动笔前,“九朽一罢”

古人论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气势,引导观者视线,画面结构需讲“宾主”“虚实”,虚实相调,方得其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