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19人  Alina娜

              《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

黄仁宇先生如一位智者,理智的审视着万历年间的细微变化,试图从一个个细微处的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论述,理清中国古代皇帝的政治治理生活起居,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封建制度下的皇权、官员、百姓的生存境况。

无可避免的,这本书中有批判,有否认,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看到,需要保护的中国传统的精神和文化也有很多。处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我们更应该理性,从历史中检讨,也从历史中成长。

中央集权过度“一人执政”的分析

皇帝是古代中国无上权威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均是“一人执政”的传统,皇帝是上天选中的人,传达天命,代为管理人世,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无限的放大了皇帝的权利。可是古代泱泱大国,如何才能依靠“一人执政”来进行统治呢?

一、意识形态

(1)上天的选中

贵为天子乃是天意,举国上下均被教导如是。万历皇帝被教导最重要的任务是“敬天法祖”,也就是敬重天道,效法祖宗;贵为天子是天意,天意能否长久保持不变在于人和。当皇帝听信阿谀之臣,百官会劝诫“长久以往,天意不再保佑”;当干旱或大雨连连或冬天不下雪,百姓会议论皇帝“德行不佳,冒犯天颜”。

有意思的是,当万历登基不满4月,有客星出现,被认为是降灾的警告,于是万历赶紧检讨自身的思想、语言、行为加以改正,以期消除上天的不快,星变了两年,万历即修行了两年。

很多人也会借机用“天降祥瑞”做文章,如打捞出一块洁白如玉刻字的石头,百年一见的花繁叶茂的梧桐树等祥瑞来讨皇家的欢喜,皇家往往也会嘉奖这些发现祥瑞之人。

既然是上天的选中,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理念也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皇家的开支不受限制,于是修宫苑、修佛堂、修寝陵,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皇家的依仗,也不能被其他人所超越,否则就是僭越,有忤逆之心。

既然是上天的选中,那么,皇帝就应该保有一股神秘气息,一股威严之气,所以古代的皇帝总是高高在上,总是与臣子、百姓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一旦做了皇帝,皇帝的母亲、妻儿、亲戚都与之似隔江隔海般疏远。

(2)道德礼仪

经典书籍:四书、中庸、经纶。

礼仪规矩:我们祖先抓住“礼仪规矩”来限制百官的行为,当有行为有出格之事时,往往用“不成体统”来形容,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

皇位的继承:皇长子、男、太子、X家天下

对于皇帝,犹如一架万人敬仰的机器,应严格遵守礼仪的运转。皇冠“冕”的前后各缀珍珠十二串,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他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万历皇帝继位,遵从着以往君王继位“三辞三让”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如经过预习;册封爱妃,也不应随心所欲,应严格按照皇长子的先后顺序授予其母亲。

对于百官,更是需要严格遵守尊卑礼仪。每天的早朝仪式,日出开始,日出后不久结束,百官需要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负责纠察的御史察点“失仪”的官员(如讲话、咳嗽、步履不稳等),等候参处。

各类仪式:祭天地、祀祖庙、庆元旦、赏端阳,参加各项礼仪,需要频繁的更换朝服,甚至一日数次。

(3)文人士大夫的宣扬

(4)对疾苦民众的压制:焚书坑儒、奴隶管理(多做事不思考的工具)

二、政治素养

(1)爱民如水

(2)政治能力

人格魅力:有魄力、果断、奖惩分明、

生杀大权:当一个人手握生杀大权时,其他人的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就成为了常态。

(3)个人喜好

好:心如明镜,形式掣肘

坏:宠小人听谗言,奢靡浪费(修宫殿、修佛堂、修园子、三宫六院)

三、制度体系

(1)任用、考核升迁、离退

(2)管理制度

如皇家开支不受限制,官员宦官的法定薪水十分微薄,于是官员们均有一定的额外收入。

朝代更迭,为什么这种统治不能长久呢?

一、重利益,轻社稷

抱团取暖,人心惶惶,无安全感,蛀虫不断

不愿变革,不愿损失自身利益

二、不为民众谋福利

反而依靠民众来为士大夫、军官谋福利

得不到民众的拥护

三、家族式皇位

享乐骄奢淫逸

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

历史遗留下来的三个特征:

一、人情社会。

二、道德限制。

以道德限制人身自由。相亲、结婚、门当户对

以舆论走向指导行动。媒体报道、公交车事件女司机

礼仪仪式面子工程。吊丧、烂尾楼

三、制度向导。

腐败、悲剧的根源,在于制度。

迎合制度造就卑微的人性人格。

附:为什么中国不出哲学家?王东岳

哲学三个特征:

一、追求终极。

中国文化是不追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只追述前人的东西,绝不创新和创作。喜欢往前看,不喜欢往后看。

中国人遇到问题都是查史料,看看老祖宗是怎么处理的,然后按照老祖宗的办法解决。比如汉朝“春秋断狱”。

二、逻辑反思。

我们都不怀疑自己看到得东西,眼见为实,我们相信能看到得东西,证明它客观存在。

可是,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真的存在吗?

颜色是可见光谱(400-700纳米)中的不同波长;声音是16-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波刺激听觉器官所引起的“错觉”。世界上并不存在颜色、声音这种东西,只不过是我们人的一种主观感知。

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逻辑反思深信不疑,但是经过逻辑反思后,才发现感官原来是在误导我们。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就缺少这种逻辑反思的精神。

三、科学前瞻。

西方,哲学孕育出科学。哲学家:留基伯“世间的万物都是假象,万物一定是由最基本的东西组成”。科学家:卢瑟福发现“质子”、盖尔曼“夸克”。

中国,追求学以致用,《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最后都是为了用。

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和科学,从来就不是为了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从来也不是为了造原子弹。

(相对论最著名方程式就是“相对论质能方程”。数学表达式为:E=mc2(E 能量 m 质量 c 光速)

由于c的平方是一个很大的数,所以一个很小的质量都可以爆发出很大的质量。它的一项后果是意识到,如果铀原子核裂变成总质量稍小的两个核,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即核裂变,这也是原子弹的能量释放的原理。 )

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三个特征背道而驰,故中国不出哲学家。中国出了大批为了统治阶级巩固地位而存在的文人才子,学而优则仕,仕途多舛劫,明哲保身,迎合上级,迎合统治阶层是中国才子的最终出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