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诗文花园我们爱写日记

一道光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7人  冇濅

跑完步后干什么?

拉伸。

不对,分享朋友圈。正如吃饭前,先拍照一样。

我在想:如果我不分享,我还能坚持多久?

我陷入了沉思,或者说感到恐慌。

跑步用咕咚,写文用之前用过微博、知乎,现在用简书……它们都有同样的功能点赞评论,看着不多的点赞,小小的眩晕感恍恍惚惚,精神上麻痹自己,对自己产生过高的预判。

但也有些许不同,或许是时间长了,刚开始的那种成就获得感有所减弱。进入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现在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需要更高一层的悟解才能得到满足。

这时就需要不仅仅是表面的浮华了,还要感受到内部深层次声音,或许就是所谓的价值意义。

浮华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被包融,需要找到一个价值依靠点。这些真的就是表达我的心声了吗?一个本源真的能简简单单的按照所谓的功能、机理刨解成不同的部分展现的就是真实的声音吗?

想起了《1Q84》书中的一段话:

我也喜欢读历史书。历史书告诉我们,我们从前和今天基本相同这个事实。在服装和生活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却没有太大变化。人这个说到底,不过是遗传因子的载体,是他们的通道。他们就像把累倒的马一匹一匹地丢弃一样,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换着骑下去。而且遗传因子从不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无论我们幸福还是不幸,他们都毫不关心。因为我们不过是一种手段。他们只思考一点:对他们来说,什么东西效率最高。

正如这段文字中,所说的那样“遗传因子”机械的展现。那种触发条件又是什么呢?感性成分充斥其间,不停的在问“因果,那因又所谓何指呢?”。人就像是复合体,总要把一些事情搞明白。

菜单也好男人也好,别的什么也好,我们觉得好像是自己在挑选,实际上我们也许什么也没选。说不定那是从一开始就设定好的,我们只不过是做出挑选的样子。什么自由意志之类的,没准只是我们的想象。

但有时候,做不同的事情确实有不同感觉。或许可以简单归结为正向过程或逆向过程,中间掺杂着正向情感或者逆向情感,结果也就不尽相同。或许穷极一生,我们都在找寻属于自己的“遗传因子”解码器,虽然从一开始就是设定好的,但是我们却在层层迷雾之中慢慢摸索,也无从知晓何时能触碰到那份温暖,成长的脚步从未停息,还是坚信能找得到的。这样想或许跑步能坚持更长久,爱好或许是表象,更像是通向内心深处的一道光,时间越长,种子才能更好的生长,或许要做的就是慢慢的等待它枝繁叶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