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
文:锦璱
关于仁波切为什么有女朋友?这里或许需要简单聊下自己眼中的佛教宗派,旨在分享,无关对错。
初学佛法者,一入佛门,看见宗派林立,大道多歧,一时间迷茫困顿,不知所往。而后又因心量高低,根器深浅,我执即我见,一条路径直走下去。
其实,但凡行的是正道,皆可成就解脱,证得菩提。然而世人只看到了有形有相,就开始心生分别,全然忘了佛法的博大精深。逞能显摆,恶语诽谤其他法门,一念间遁入魔道,还不自知。
很多人喜欢用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拿来做对比,真心没有可比性。汉传讲究理论,藏传注重实修,虽殊途同归,却各有各的精妙,故无法多言,自然也无法体会。
听梁某人诵读关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情感故事,倒让本宫想起藏族最著名的情歌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诗,美得不可方物,即使那里面深藏着太多无法被后世所洞见的真相,但并妨碍他成为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亦如他在诗歌中唱诵得那样:“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作为一个宗教领袖,仓央嘉措活得过于大胆,纵情声色,不守戒律,全无一丝领袖固有的威严和刻板。恰恰也因为真性情,而让后世于他的特立独行中,看到了佛法最真诚的慈悲。这种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贴近凡尘的同理心,低入尘埃。
人,首先都只是一个人,而非被旁人所定义的转世灵童、仁波切、上师,亦或是登徒浪子。你无需将他们看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同你又有何区别?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每个人都会变成一段过往,于你的一生,又是否能够唱出感动自己的情歌?沉下心来,问问自己吧,这真得很重要。
《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仓央嘉措 百科资料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父名扎西丹增,信仰红教;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
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结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二十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 。
一说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
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
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
注:简介资料来源于网络。
《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仓央嘉措 情歌摘选
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
(又译: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在那众人之中,莫露我俩真情;你若心中有意,请用眉眼传递。
《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
杜鹃来自门地,带来春的气息;我和情人相会,身心无限欢喜。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在雪上。
《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接受了她的爱,我却牺牲了佛缘。若毅然入山修行,又违背了她的心愿。东山的高峰,见白云蒸腾天空。莫不是仁珍翁姆,又为我燃起神香?
白鹤啊!借借你的翅膀,我不飞往远处,只到理塘就转回。
《八万四千问》安全感、孤独、伴侣、僧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