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反省.思考.鸡汤.励志文字控

你是自己的千里马,也是自己的伯乐—读《自卑与超越》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芃芃女孩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我最近很喜欢看心理学的书,因为这一类书籍大都以假设为前提,以实验为依据,论证假设的合理性。虽然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样本实验分析的方式时常遭到一些权威人士的诟病,但总的来说,心理学也是人文学科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其自尊先后受到三次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茫茫宇宙体系中的一个小斑点而已,这一发现归功于哥白尼,尽管亚历山大也曾有类似的见解。

第二次是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沦为动物界的一个物种,剥夺了人高于万物,人由上帝所创的特权。这一学科表明:人的身上同样也存在着无法消灭的兽性。这一人的价值重估归功于当代的达尔文、华莱士以及前人的共同鼓吹之力。

第三次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心理学领域。这也是当时人们看来对人类最为严重的侮辱与打击。精神分析学的开创者弗洛伊德提出“超我”、“本我”、“自我”三个概念,证明人类纵然是在自己房间里也不能主宰自我,并提出了最为人不可接受的“俄狄浦斯情结”,并表明这一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

所以,心理学在人文学科的发展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提出的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我之所以会迷恋这类书籍,是因为从阅读当中,我会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中反思其提出的理论,从而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深度;而这反过来,大大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好感。

比如,昨天晚上逛超市时,看见为了庆祝春节,超市里张灯结彩,特意推出符合新年气氛的大礼包。这些大礼包都是由各种各样的零食点心组成。种类繁多、色彩鲜艳,能够满足一个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口味。

当时,我就突然想到了最近看的书《框架效应》里面的一个章节:礼包畅销的原因。

作者通过一项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购买自己要用的东西,我们购买要送给他人的礼物时,购买的物品会比较多样。这是因为我们推测,别人对重复使用相同的物品,会比自己更快感到厌倦。

原因在于,我们预测其他人未来的状况时,会产生更严重的时间压缩现象。

比如,当你第一次送给朋友的礼物是一份点心。第二次你会觉得如果再送点心朋友会感到厌倦。但其实,第二次与第一次之间已经相隔三个月了,但我们的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压缩别人经历的时间,很难想象别人在未来二十四小时会经历众多的事情与情绪。

所以,比起自己未来的二十四小时,我们会认为他人未来的二十四小时更短,购买礼物时更容易陷入多样性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送礼的商品大多以礼包组合的形式推出。

晚上逛超市时想到这一心理学理论,自己又恰好需要买一份礼物送给一位小朋友。所以,挑选礼物的过程中,反其道运用这个理论,选了一个品牌口碑比较不错的点心大礼包。

这样,平时阅读的理论就被运用到实践当中,而这又会大大加深我对理论的理解与反思。

2.

前两天,读另一本心理学书籍《自卑与超越》,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吸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归属感与融入渴望、创造性自我、自卑情结与补偿、早期经验、出生顺序和家庭构成对心理的影响、自罪感等我现代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这本书的作者介绍最后一行有这样一段文字:阿德勒非常注重疗效,尤其是个体在自我成长方面的效果,每年有超过100万青年,因为阿德勒而找到了强大的自我,获得了整个世界的友谊和尊重。

其实,一开始看到这句话时,我是认为有一些夸张的。但读完这本书,对作者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我发觉这样的评价还是蛮中肯的。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阿德勒穿插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大量实验案例,证明只要找到合理的引导方式,每个个体的成长都具有无限的潜能。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你是自己的千里马,也是自己的伯乐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的两个观点让我特别有感触:

第一个观点:一个人不是被环境所决定的,而是被他对环境的解读。他的解读才是关键。

第二个观点:智商不应视为一个由遗传或命运确定的、限制儿童将来成就的分数。

针对第一个观点,阿德勒从犯罪、爱情、婚姻、职业等方面进行阐释。

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他认为一般有三大类儿童容易滋生犯罪心理:第一,生理残疾的;第二,被宠溺的;第三,被忽视的。

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动机,阿德勒这样解释:犯罪是懦夫模仿英雄的行为。他们渴望实现虚假的个人优越感,想相信自己是英雄。追溯罪犯的履历,你几乎总能发现,问题在早期家庭生活中就开始了。环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对自身地位的误读。

也就是说,犯罪的因子是由家庭生活的某些因素导致的。随着儿童慢慢长大,这些因素越来越突出,以至于逐渐扭曲他对自身在家庭地位的认知,从而丧失在家庭中应有的归属感。青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会做出一系列犯罪行为。

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阿德勒指出一个人可能见证了父母婚姻的悲剧,但这只激励他决不能把自己的家庭生活搞成那样,他可能会更努力地为婚姻做好准备。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个人父母婚姻不幸就判定他绝对不适合婚姻生活,重要的是他对于家庭婚姻的解读。

透过作者阿德勒的观点以及案例阐释,我们也可以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可以观察身边的人,他们对于婚姻、对于爱情、对于职业规划、对于个人成长的态度。有时候,并不是环境影响一个人,而是他身处那种环境怎样去看待当下的那个自己。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身处相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发展趋向也会不一样。

引用一句很经典的名言: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

当我们懂得这些之后,以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环境下的人群,就会对身边的人有新的解读。

当你明白了这些,对自身的发展也会有全面的审视。

3.

针对第二个观点::智商不应视为一个由遗传或命运确定的、限制儿童将来成就的分数。阿德勒在书中写道:在任何超常能力中,我们都没有发现超常遗传,都是长期兴趣和培养的结果。即使面对数代向社会贡献很多优秀人才的家族,我们也不必认为有什么遗传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某家族成员的成功成为他人的激励因素,家族传统则让孩子们能够遵循自己的兴趣,并通过实践和锻炼进行培养。

他举例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有几年我在班里数学有点差,很肯定自己没有什么数学天分。幸亏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解开了一个难倒老师的数学题,我自己大吃一惊。做到了这一次,我改变了对数学的整体态度。之前我对整门课都不感兴趣,之后开始喜欢,并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结果我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生。这个经历帮助我开始考虑和明白特殊才能或天才理论的荒谬。

阿德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天才理论的迷信。

就像我一直坚信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家庭、教育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状态、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而这些会随着时间内化为一个人各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4.

也许,有些人的生活起点比较低,或出生于并不太富裕甚至贫寒的家庭,或学历起点不高,但都不代表你人生的高度就到此为止。

起点并不决定你的终点。

有的人一生顺遂,人生就像一条两点径直相连的直线。有的人人生曲曲折折,要走很多弯路才能抵达最后想要的终点。

但这又何妨,走得曲折一点,看到的风景也多一点,哪一天,回过头去看一路的成长经历,会让你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会多一份从容应对的底气。

王尔德曾写道:“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阿德勒坚信,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无限的潜力。你也要坚信,你是自己的千里马,也终会成为自己的伯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