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用心陪伴,成就彼此
儿子今年暑假后也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而女儿的小学生生活也即将结束了。回想这几年与女儿共同度过的小学生活,一言难尽,一地鸡毛……不管怎样,日子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流逝,虽然成绩一般,但学习习惯养成得还不错,只是学习方式不得其法。
因为自我的匮乏,无力为女儿提供更好的引导,所以当看到本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迫不及待地期待能从中寻找到好的办法。
刘称莲老师在陪伴女儿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质教育上下功夫,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在讲学习方法的书,但读完我更多的是看到刘老师如何为女儿营造一个适合她成长的环境。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一直在孩子身上用力,却重没有想过我能给她带来什么样的氛围和影响,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父母把自己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那么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TA们的学习成长的氛围呢?我挑出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001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在目前“学习好,便一好百好”的教育大环境下,家长难免把关注力过多地放在学习上,而忽略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收获了什么。书中提到,有位爸爸得知女儿数学考试因为忘记写“单位”被扣了1分,当时没有说什么。在一次接女儿的时候,有辆装水果的卡车经过,于是他便问女儿:“车上装的是什么?”女儿说:“水果呀。”他又说:“1斤水果、1筐水果和1车水果,都是1,可是差距很大,这个差距甚至比1斤水果与5斤水果的差距还要大,是吧?”女儿一下子就明白了,说:“看来有时‘单位’比数字更重要呢!”
这位爸爸总结道:知道错在哪里,比分数更重要。你重视什么,孩子就相应地重视什么,反之 ,如果家长只重要分数,那么孩子也只应付分数。
不管孩子学习得如何,家长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好的成绩则夸奖她的努力与认真,不好的成绩则帮助孩子看到具体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有的放矢地解决:什么地方已经做得很好,应该坚持下去;什么地方仍有欠缺,针对欠缺去改进和调整。
我们要不断地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唤醒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沉睡的巨人”,让孩子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以成绩来武断地判断孩子的本质与未来。
002 给孩子选择权利和机会
刘老师曾经也想让她的女儿学一门乐器,但女儿态度坚决地拒绝,她也就不有勉强了。直到她女儿上了大学,想和朋友一起出去唱歌,便咨询妈妈帮她找个声乐老师。当刘老师提及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她回答到:“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也不晚,而且因为有需求,学起来更勤奋,估计进步也会神速。”
对呀,为什么我们总是着急忙慌地为孩子们报各种课外班,却重来没想征求一下孩子的需求,就是因为我们脑子里下意识地觉得再不学就来不及了,再不学就过了最佳年龄了,这个年龄学语言是最容易的……等等,各自“来不及”的信息令家长无比的恐慌与不安,于是孩子就成为我们寻找安全感的工具。当然,不是说任何小孩子都不去学习一些额外的技能与才艺,而是学习这些才艺一定是孩子愿意去学的前提下。如果孩子本身很抗拒,就算孩子现在是最佳学习的年龄,但因此而磨灭了她的学习驱动力,那么什么最佳年龄都不是最佳了,反而会成为一场灾难。
本书中还有很多不错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更多地需要我们去学习成长,只有作为家长的我们去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才会有能量传递给孩子。之前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各种责备与打骂,都是自身学识匮乏的表现,正是因为自己毫无办法,所以只能通过最粗暴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安。可当我通过学习不断地充盈自己时,我发现原来我可以有其他选择。还是那句话:想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一起前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