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式阅读的妙处亲身体会

从上个月加入剽悍行动营到现在整整20天了。期间读了接近20本书。
其中有一个读书习惯的养成,让我受益很多。
行动营一开始每天都要阅读一本书,并且写出一篇清单打卡文。经常我晚上需要忙到12点才能回到家,这时打卡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而那时书可能还没开始阅读。
很清楚的记得是第8天的时候,那本《如何想到又做到》让我有点不知所措,看了半小时才翻过去几页,按照这个速度是肯定不可能读完的。
我有个习惯很难改,就是一本书如果不看完,心理就觉得难受。那天好不容易说服自己说,只看90分钟就开始动笔,可是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这90分钟该看哪些内容呢? 如果从头开始看,将近有大半本都没看到。如果挑自己感兴趣的看,好像都挺感兴趣,又都不是很感兴趣。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我对着电脑,一边烦恼,一边随意的敲打着键盘,突然想到先列提纲这个方法。很多人都觉得有用,今天我姑且试试吧。
提纲列出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花了将近10分钟,在目录、章节内容中努力寻找出10个适合拿来做清单标题的关键字,并试图让这些关键字之间有逻辑或者有关联。
接着普通又神奇的事就发生了。10个小标题列完,看书如有神!
看到第一个清单标题,我迅速的去书里找这个标题相关的内容,基本上几分钟就能快速的写出一段围绕小标题的概述、感想或应用。
一直到第10个标题,也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写作和读书的过程变得很轻松,很流畅。
唯一幸福的烦恼来源于文章写完,往往字数超标,还需要不断的删减。
但这样又可以让文章进一步的得到凝练,二次思考。
这个方法和昨天随遇而安老师讲的检索式阅读非常接近,就是带着一个目标去阅读一本书,整个速度就快多了。
总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先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去解决,就容易很多。
道理很简单,体会却很难,这之间差了一个北京到纽约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