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1000字

你们真正了解农村的苦吗?

2016-02-14  本文已影响88人  葳蕤自生光

上海姑娘陪男友回农村过年,看到第一顿饭立马后悔分手的这件事,已经在网上被热议了一星期了,之所以能够挂在头条持续不断地被写手们通过各种层面进行剖析,是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当今中国面临的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的局面,其实也是很多农村的孩子正在面临或者将会面临的尴尬。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偏远山区的穷困的,并且那种穷困带着难以翻身的压抑感。而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拼了命地考大学、在城市扎根,无非也是想走出父辈们的圈子,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生活的农村并没有那个男孩子所在的农村那么困窘,至少比他的家庭要好上几倍。但是我觉得他从小经历地应该跟我差不多。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父辈们就教导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考大学,父辈眼里的大学除了清华就是北大,所以常常亲戚邻居们见到我就会说:“长大以后考北大清华啊!”那时候我只知道这两所大学都在北京,而北京就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了。我最后考上了大学,但不在北京。现在也工作了,也不在北京。2010年我毕业出来的时候,北京房价已经在飙升了。

在我们农村里,学习好得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父母会寄予很大的期望;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一般上完初中就辍学了,高中的学费对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能够供出一个大学生的家庭,等孩子上完大学,家中也基本没多少积蓄了。父母便把希望又放在孩子的工作上,希望孩子上出大学以后能够赚大钱,出人头地。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这一代,上完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年轻人并不多。因为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有权有势的父母。别跟我逼叨叨说是他们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之类的屁话,我知道通过自己的辛苦汗水换来好工作的农村孩子也有,但本身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起点与平台就不同,而这就是现实。

在我们村里有一个大学生,仅有的几个大学生之一,当时学得专业是数学专业。报志愿的时候没有人指导他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更好,电脑也还不是那么的普及,农村信息和资源极度匮乏,只因为自己喜欢数学这个学科,便选择了数学这个专业。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只要上了大学就有出路了。结果,大学四年以后,毕业的时候,数学这个学科已经烂大街,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无法靠自己的专业走向自己的理想。而他,因家庭无法继续支付昂贵的学费,只好在县城找了个教师的工作,也算给了父母一个交代。

很多农村孩子在找工作上面处于一个搞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

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我们同班同学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家里只要富裕点的,都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了。而那时的我们还依然傻傻地以为自己是正儿八经靠自己的实力考上的大学,自以为比他们好很多。殊不知,四年后,当他们留学回来,同我们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的时候,他们“海龟”的身份已经比我们有了优势。大学毕业之后出国留学的就更多了,能去留学的往往是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城市孩子。

故事中的那个男孩子能够在上海工作,应该也算是优秀的了,可他的爱情还是经不住现实的考验。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他应该是更能吃苦的,他应该具备成为优秀人才的很多特质。可是,他却因自己的出身,可能不能很快地在职场中谋得自己的一个位置,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也许故事会有另一个结果,上海女孩跟他在一起了,但是,他又要花费多少心力才能真正地与女孩平起平坐?

曾经有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还有一篇叫《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在一起喝咖啡》,这些都不只是热文,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在大中城市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而大中城市什么时候能真正接纳他们成为其中的一员?或者大中城市的资源能真正地分享给农村一些吗?

“先富带动后富。”先富的富起来了,那说好的后富呢?

什么文化的冲突,什么贫富的差距。

首先,请城市的人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农村人。请尊重一个农村人的努力,也请尊重一个农村人的无奈。我们无法选择在哪里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和爱情。

如何使农村富裕起来,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评论就可以解决的。国家政府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