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而又神奇的感官世界(2)

2021-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慢成长李涛

        上次和大家聊了十二感官里面的平衡感。

        济南的赵湛老师在第一时间和我聊了聊平衡感方面的相关话题,我们两个找到了许多 无论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人智学的角度,看待十二感官以及其他事物都会有极其类似的观点和结论,它们的智慧都来自于神秘的大自然。

        今天和大家聊聊运动感。同样是一个很神奇的感官。

        说到运动感,我们相对比较熟悉一些,每一个孩子从祂跌跌撞撞地自我站立走路开始,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去 游戏、玩耍、运动、工作……当前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教育,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运用自己的身体去活动 运动 做事与学习工作,提升意志力和执行力。

        可是,有一个很奇妙的问题:孩子/我们 真的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身体吗? 

        不可能!!

        不是吗?你无法让自己的心脏暂停一下,也不能让肾脏动的辛勤些,对于身体的许多器官,我们就是无法操控它们。 只有某些区域归我们自己掌控,这要归功于我们的肌肉,这些肌肉是在生命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所以,运动感也叫肌肉感。

        通过运动感,我们能够自我表达并活动自己的身体,进行有效的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

          我们要想很好的做出动作,就需要足够的能量,这些能量除了来自于营养结构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还要足量的太阳光照。

        所以,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儿童虽然吃的不少,但就是没有活动、运动的欲望和力气;我们也会看到许多“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问题出在哪儿呢?很简单,多让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吧!(其实,大人也一样,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晒太阳了?你的行动力怎样了?)

        很高兴地看到正在进行的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有委员就建议:把小学生体育课增加至每周五节课,即每天都有体育课,能让孩子们进行户外运动,同时晒晒太阳。

        接下来,借由运动感,浅浅地聊聊我们的生命历程。

        生命历程看起来像什么?它是每个人自出生到死亡 所从事的一连串活动。

        当你回顾一生,你可以将事情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主动去做的事,一类则是偶发事件。我们每天都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但也会偶发一些特殊的事情。 然而,如果你仔细分析,即使是那些特殊偶发事件,它们都会有着相同的特质。

        其实,不仅仅是个人身上的事件具有相同的特质,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的事情,从一生的长度来看,都具有惊人的相似特质。

        比如:大部分学生 会在14-16岁合成自己的世界观,出现了自己的信仰倾向;

        大部分人会在28岁左右有一次重新定位自己的冲动或行动~会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历程;

        大部分人到了33岁左右,就会感觉到物质压力带来的迷茫、疲惫和不安,犹如生活在悬崖边上;

        大部分人到了37~38岁期间,会经历与基本人生意图相关的重要的开与合,人生可能会发生出人意料的转变:或许会开始新的工作或生活、或许重要关系发生改变……我们正处在生命中非常世俗化的时期,然而,通往我们最深层精神世界的大门在此刻微微开启……

        我注意到:王阳明就是在37岁那年顿悟,开创出 超越 朱熹儒学的阳明心学;另外一个著名的人物 歌德,也是在37岁的一次旅游中,首次酝酿了原型植物的想法,开启了著名的 歌德植物观察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如何打破旧有思维,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大部分人在42岁左右,会开始重视精神上的追求,慢慢减少对物质的依赖,开启:能舍得、会放下的工作生活观;

          大部分人到了55岁左右时,会发生一些强烈的、意外的事件:可能会生病、经历工作变动、遭受损失、发生事故、或者被激起或者被引领着做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

          ……

          中国人不信神、不信上帝,只信自己! 当我们了解这些“生命规律”的动态后,我们应当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下面,我们再回到个体生命历程上来。

        仔细分析每个人的一生,许多零星活动都有相同的特质。那些看似偶发事件,难道不会是“必然的”吗?

        这样的 时间流 是不是一定要从出生算起直到死亡为止呢?难道不能说它是从死亡开始 倒推的吗?

        从小到大,我们身体的每次行动都是先有目标 而后才开始行动的。

        比如:周末的早晨,有对父子俩一起出家门,一个往南,另一个却往西。为什么有不同的路线方向呢?外人不知道。 真实的原因是,儿子要去培训班辅导数学,所以去了南面的培训学校。而父亲呢,虽然是周末,但由于临时加班,所以去了西面的工作单位。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事先有了目标,才会依据目的地而选择“行动”路径的。

        可以简单的说,我们日常每次的“行动”,都是在目标的导向下开始的。也就是说,都是在知道了 行动目的地 后,我们才动。

        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样的思维与做事顺序,比比皆是。

          就算是在充满灵性的活动~写作(侦探小说)过程中,也是这样的。 作者开始写一本侦探小说时,是否会从最后一页写起呢?因为这是我们最后才会知道真相的地方。很显然,作者不会这样写,但是之前所有的事件,都会围绕着最后的结果去行动!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刻、发生的每一个行动,只是整个人生计划的一小部分。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本 生命历程计划书和目标~它在我们出生时就同时出现了。

        这 或许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命运”吧。

        传统文化里,我们知天命,也敬畏天命,但不畏惧天数,既然无法延长自然寿命,但可以通过追求生命的价值而使我们民族精神生命得到延伸!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智慧吧。

        在追求精神生命的过程中,有时会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得到,而这些奋斗过程也提升了我们的民族美德,在这些美德中,有一个关键词是 行动。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让你的孩子从小就 “动” 起来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