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谋杀了你的灵感?
天才不过就是有能力随时抓回童年。——波德莱尔
街道上,有个小孩指着天上说:“妈妈,你看,那只狗……”小孩妈妈抬手就给了小孩一巴掌:“什么狗!那是云……”
课堂上,老师将作文本“啪——”的一下扔在学生身上,训斥道:“让你写希望……你说希望猪会飞!”
把天上白云拿来做比喻,古来有之。唐杜甫有诗为证: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而猪在什么情况下会飞?基因变异,人工智能,将猪放在飞机上……
究竟是什么谋杀了人的灵感?
杀手甲:教育制度
我们的教育制度,其实是扼杀创意的。
孩子一出生,是张白纸,怎么上色,全靠这个世界的给予。
社会、家庭,一切媒体给的东西,既是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也是在把我们装进已有的袋子。
我记得当时教初中地理,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最好能难倒我。
有一次,有个课代表下课时,拿着地理图册问我:“陈老师,有个问题,图册上不同城市标识的小圈圈不一样,五百万以上的是大城市,然后有个XXX的是国家的首都,那这个内比都的圈圈代表什么?”
我拿着一看,傻眼了。在地图上,代表内比都位置的小圈圈,赫然是首都的标志。上课时,我刚讲完东南亚,教材的地图上,缅甸首都是仰光。
我没有尴尬,朝这个学生笑了笑:“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下节课单独讲解这个东西。”
下课后,我快速查阅了有关缅甸首都的信息,发现缅甸在2005年就把首都迁移到内比都(原名彬马那,内比都是缅甸古语,意为京都)。教材没有更新的原因,可能是审核教材需要更多繁杂的流程,而地理图册编辑相对简单,审查教材更新较方便。
是什么谋杀了你的灵感?迁都主要出于战略考虑。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仰光是南部重要港口,便于资源外运。随着缅甸的独立,对于港口的需求不再那么大,反而内战频发,缅北武装力量成为中央政府心头大患。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盆地地形,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易守难攻,所以不管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考虑,迁都势在必行。
第二次上课,我先表扬了这位课代表勤学好问,然后道歉自己没能及时更新知识,导致传达了错误信息,随后把缅甸迁都的历史、战略原因,给学生大致剖析了一遍。那一堂课,学生听得特别认真。
但很多老师不喜欢学生问太多问题,特别跟自己备课的知识不相符的问题,怕学生触碰到自己的“盲区”,导致回答不上很尴尬。这样,不仅堵死学生追求真知、探索未知的源泉,也毁了自己扫盲的引擎。
为人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且对未知事物保持足够尊重。有时候,书也会错,书是前人经验汇总,是人就可能犯错。“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教我们思辨,不仅学生要会思辨,老师更要学会思辨。
从教十年,我见识过很多教师的教学。不可否认,他们对于普及知识、带领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很多老师只传授知识,不教授怎么习得智慧。
我们不能怪这些老师,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被老师教出来的,也是这样获取知识的。
什么是知识?狭义的知识,是已有的现成的,对世界的认知、对规矩规律的定义和概念。
我所理解的广义的知识,除了已有的知识,还包括未来的、未有的、未被发现的知识。
教育的作用,应该是教孩子怎么学会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局限于现有世界。
定义本身是安全,但一旦定义,它可能就死了。
对世界、对未来,保持好奇心,不随便定义,随时可重新定义,才是保护创意的最好方法。
杀手乙:偏见屏障
我们经常还没看清楚事情,就已经先在上面染色。
什么是偏见?
每周五晚上,小吴都开车送太太到火车站搭车,去探生病的妈妈。十分钟后,小吴妹妹所乘的火车就到站。他接她回家帮忙他们料理家务。每逢周日,整个程序正好相反。小吴妹妹的火车开出十分钟后,他太太才到。有一晚,他的妹妹刚走,小吴正等着接太太的车,一个站务员慢慢走过来。他笑容诡异地说:“先生,你真有办法。难道你不怕有一天会被她们逮到吗?”
按照站务员的常识判断:小吴分别和两个女人约会。而事实是:这两个女人分别是小吴的太太和妹妹。
偏见,是按照已有认识,做自认为合理的推论。
什么是偏见?
有两个女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喝饮料。其中一个,把雨伞靠在桌边,另一个在喝完饮料时,迷迷糊糊的,顺手拿起雨伞就走。雨伞的主人大声叫说:“喂!你拿了我的雨伞。”前面那个女人一脸尴尬,红着脸向对方道歉,说是忘了自己没带伞,一时误拿。这件事,让她想起需要买把雨伞,顺便也买一把给孩子,于是她便去买了两把。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误拿雨伞的女人坐在同一辆公车上。那女人注视着那两把雨伞,说:“我看你今天的成绩还不错嘛!”
偏见,就是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下判断。
生意人都很狡猾、女司机都开不好车、男人都不爱干净、犹太人都很精明、法国人都很浪漫……
所有的判断,都是偏见。
但真相是:人在自己的状态里,都是合理的。
去除偏见的最好方法,就是能站在对方位置去想,重新看世界,一切存在即是合理。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事情是行走在灰色地带。
没有了认知边界,想象的门自然大开。
杀手丙:闭门造车
创作小说是一种反抗社交手腕的行为。
喜欢写小说的人,大多都是对现实不满,将对社会的控诉,透过角色的嘴,说出来。
然而,大部分作者,都陷入闭门造车的死循环。
对现实不满,现实是什么样?
艺术来源于生活,你有多了解生活?
所谓“秀才不出门、臆想天下事”说的就是闭门造车。
用心体验生活,才是作者创意灵感的源泉。生活中一切经验,不管好的、坏的,都会成为你作品的素材库。
张爱玲苦恋胡兰成,才有《倾城之恋》,爱而不得、得而复失,才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三毛未婚夫猝死,远走非洲,才有《撒哈拉的故事》,流浪异国14年,才有《万水千山走遍》;李敖多次入狱,100本著作,96本被禁,最终《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莫言写作24年。
当然,并非不幸才能造就作品,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各自有非凡成就,婚姻却也幸福有趣。
想让你的文字,表达出足够的人类共情,激发读者共鸣,就一定要深入世情。
除了生活经验,还要多读书、多旅行。
因“用文字诊断俄罗斯”而享誉世界的契科夫,1890年4月,从莫斯科出发,穿越一万多公里的苦寒和皇粮,辗转来到萨哈林岛,并在岛上采访了三个月零两天,才有了长篇经典巨作《萨拉林旅游记》。
司马迁从20岁开始到各地游学考察,前后十几年间,向南到过湖南、浙江,向东到过山东曲阜、安徽等地。汉武帝平定西南夷,他又到邛、昆明等地,这样的阅历,才有《史记》的流芳千古。
赖声川先生,曾说“印度是能改变所有偏见的地方”,因为在那里,你所有的“自以为”都会被打破。你认为坐车应该对号入座,实际乱坐,连列车长都不会管。
当你见识了更多的“不可能”,所有的想象都变成理所当然。
除了上面三点,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人生。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创意的金字塔(赖声川)如何获得更多创意?
1、珍惜工作和生活中所有经历;
2、掌握多领域知识扩大源泉;
3、找到并审视自身动机;
4、去除固有概念、偏见,削弱创意屏障;
5、记录梦境,找到梦与现实的结合点;
6、多旅行,旅行是增长见识、视野的重要途径;
7、承认自己是个疯子。
如何获得创意(赖声川)过生活只有两种方式:当做没有奇迹,或者当做一切都是奇迹。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