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都给了孩子,我们留下了什么?
1
和孩子一起外出时,看到小区门口贴了一张讣告,单位一位年仅四十岁的中层领导因病去世。虽不知是什么病,但是按照当前世界性的健康及寿命调查,人的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到七十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曾经有人说“七十岁以下死亡都可以归为意外死亡。”包括疾病。而当今社会中的压力过大造成的过劳死的现象总让人唏嘘不已,特别是年内报道出的大学生熬夜学习致使猝死,更让我感慨生命无常。
所以和孩子聊了一会儿对生命的感慨,却不料孩子突然问了一句:妈妈,你看看人家四十岁都已经是领导了,你现在呢?我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没有当领导啊。孩子又问:你为什么不当领导呢?
其实我很想说妈妈志不在当领导,更希望当一个平头百姓平平安安到老,话到嘴边突然觉得这样会不会也让孩子觉得无志也好,从而对自己也放松要求,不求上进?又想抱怨一番妈妈一个人既要照看你,养育你长大,天天接送上学还要做饭洗衣,另一边还要辛苦工作,一个人家里家外地忙哪有时间和精力追求仕途?后来想想这样的话孩子会不会产生愧疚感,觉得妈妈的现状都是他的错?而其实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不思进取。
思来想去,竟然发现孩子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我竟无法回应。貌似结婚生子辛苦养育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其实也没有给孩子做一个成功的榜样,剩下的言语鼓励能有几分力量?
2
曾听一位朋友说起,孩子自小都是自己细心照看,怕自己做饭水平不够,又怕孩子的营养不够,自从有了孩子有空就学着做饭,变着花样做饭给孩子吃。可惜的是孩子没有蹭蹭地窜个子,倒是把老公养的肥头大耳啤酒肚,只恨的牙痒。
天长日久,自己的厨艺突飞猛进,按她自己的说法,如果时间允许,三个月的饭菜她都可以不重样地做出来,我佩服她的坚持以及做饭不怕麻烦的斗志,但也发现女人的容颜往往会在锅碗瓢盆的生活里慢慢衰老。
她向我抱怨,某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放学,她在家炖上排骨切好菜,跑去接孩子,没想到孩子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妈,你看你穿的这啥衣服啊,丑死了!你下次接我别到我们学校门口接了,在路口等我就行了。”说完孩子自顾自地向前走去。她说当时真想吼孩子一顿,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可是这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没有良心?
我说也许,孩子有了审美能力,开始对周围事物的美丑有了感受和评判。只是这样的话语对母亲,真如刺心一般。我们牺牲了自己保养的时间和对镜贴花黄的精力,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无比疼惜的孩子,却不料不仅老公嫌弃黄脸婆,连孩子也嫌弃黄脸婆。
3
我之前说过,清单式父母和直升机式的父母,对孩子的事务的操心程度简直让人无法想象。一位教师在班级里要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每天都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订正,说孩子的学习怎么样,单看父母的重视程度就知道了。还举了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母亲,说这位妈妈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孩子每科做错的题都分别整理一个错题本,不仅仅有题、有孩子的答案和正确答案,还有对题目的解析,以及出错的原因,本子写的工工整整,任谁看了,都知道不用心写不出如此干净整洁的错题本。
我听了之后其实有几分担心。因为曾经听过类似的故事,父母代替孩子做着孩子该做的事情,比如誊写错题本,只是在那个故事里,孩子的学习并不好,原因很简单,母亲说自己辛辛苦苦写好的错题本,孩子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白白可惜了自己的一番苦心。
后来,这位母亲感慨,早知道孩子是这样,自己有那些时间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许还会觉得自己的时间花的更有意义。
4
大学学习普通话的时候,书本上有一篇文章《妈妈喜欢吃鱼头》,说一位妈妈每每做了鱼,都把鱼头挑到自己碗里,把鱼肉挑给孩子吃,孩子请妈妈吃鱼肉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所以在孩子的心里便记住了一个事实:妈妈喜欢吃鱼头。
等孩子长大了,工作了,家境也渐渐变好了,可是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鱼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地将鱼头夹到妈妈的碗里,说:我从小就知道妈妈喜欢吃鱼头。
而事情的真相是,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吃一些鱼肉,自己不舍得吃,而鱼头没有什么肉,所以把鱼头放进自己的碗里,告诉孩子自己喜欢吃鱼头。
所以我们不能怪孩子不懂事,不孝顺,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甚至是错误的信念,我们以为孩子会懂我们的苦心,可惜隐藏得过深,孩子即使长大,也未必能懂。
5
然而最可怕的是,当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孩子,每天监督孩子写作业,接送孩子上学下学,为孩子不重样地做饭,孩子感受到的可能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感觉到期望和压力,以及被控制感和自己的不自由。由此感受而引发的,可能是孩子的烦躁和逆反,以及事无巨细对父母的依赖感。
当我们把金钱都留给孩子,想要“富养”让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花,孩子有什么想要的想买的有钱没钱都给孩子买,希望孩子能够挤进富人的世界,却不知有些时候孩子享受得多了,就会把父母的省吃俭用和自己的吃穿不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学会了以攀比获得幸福感,还学会了毫无压力地向自己的父母伸手要钱,甚至想方设法地“榨干”自己的父母才觉得心安。
所以仔细想想,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和怎样的人生,然后再想想,如何对待孩子才是最合适的。
只是,在所有的养育里,无论我们如何拼尽全力去养育我们的孩子,都不要忘记,我们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自我养育。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品格因由我们的养育而养成!不要把我们的所有都给了孩子之后,我们留下的是被孩子所伤的心以及无处诉说的痛。